《环球邮报》——“我们掌握着西方世界最庞大的华人情报网络”

152     2025-07-28 16:23:27

600万,这不是温哥华某超大商场一年进出人次,而是2024年加拿大统计局刚刚公布的华裔人口数量。想象一下,整个加拿大将近每7个人里就有1个说着中文、刷着国内短视频、过着春节的华人。而“吃喝玩乐全中文、新闻八卦全秒收”的列治文市,更堪称北美的“小上海”。就在这样的一个国家,忽然曝出了让世界五大情报组织都紧张的新闻:加拿大华人情报,正成为五眼联盟权力游戏中的王牌!到底谁在操控?这些信息又能搅动怎样的风云?五眼联盟到底会被这股悄无声息的力量掀个底朝天吗?我们不吃瓜,今天就来带你深扒这出加版“谍影重重”。

美国这是急了!想把加拿大踢出五眼联盟,有的国会大佬甚至直接喊话“你们华人太多了,情报都不安全”。但加拿大却旗帜鲜明甩出一句狠话:“我们才拥有西方最庞大的华人情报网络!”一时之间,新闻圈沸腾。“五眼联盟”本是美、英、加、澳、新五国互通情报的“朋友圈”,可如今就像桌游里谁都不信谁,盟友直接开撕,连锅都不端了。问题来了,这些无声的华人社群,到底是“桥梁”还是“嘴上留情的卧底”?真相竟然比电影还要离奇。

摆在桌面上的事实才只是冰山一角。看看数据:600万华裔人口,15.7%的全国占比。这相当于全世界最庞大的中文海外社区之一,温哥华的列治文中餐馆比上海还密集,中餐厅预定系统里一堆高频中文名字不说,外带茅台销量还屡创新高。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SIS)甚至被曝在唐人街设有“餐饮监听点”,盯着69家高端中餐厅,统计谁订了包间,谁喝了53度,究竟谁谈了什么大事。你以为只是饭后侃大山?其实他们借此提前预警了三起涉及中国资本的收购案!一些普通华人甚至一边在温哥华淡定喝茶,一边已被卷入信息洪流。有人吐槽:“我就是个做地产的,谁成想今天推房子,明天就被当做情报源头?”从科研圈到商圈,加拿大华人各种“无心插柳”的消息,早被情报机构盯得明明白白。而华为加拿大研究所的6G专利数量,在2024年居然反超美国,不仅让美方眼红,加拿大一边批准共建实验室,一边又小心翼翼防微杜渐。技术、经济、生活,全部卷入这盘必争的信息大棋局。

凡事都没那么简单。表面看,加拿大大概扮演着“双面间谍”的角色——既帮美国搞“技术封锁”,却又离不开华人社群的信息便利。但这样的平衡,能维持多久?五角大楼公开文件显示,2015年加拿大对美贡献情报比高达21%,可到了2024年只剩7%。美方心里嘀咕:你这是和谁更亲近?可加拿大并没有示弱,反手要求美国提供顶级卫星数据才交换涉华情报。加拿大的做法让美国直喊“吃不消”,也让“盟友信任危机”成了新常态。批评声音也很刺耳:“别拿语言和侨民做文章,世界大了,谣言和间谍怎么甄别?”社交网络上,不少普通加拿大华人表示委屈:“喝普洱聊生意就能被当情报线人吗?”各种声音交织,暗流涌动,谁都担心哪天自己被“风波殃及池鱼”。

风头未过,惊天大反转来了。就在大家还盯着加拿大和美国闹情报矛盾的时候,中国国安部突然破获了轰动一时的“磁芯行动”:加拿大通过在华裔工程师间布线,试图获得中国半导体技术情报,结果事情没按剧本走,情报居然被中国逆向用来发现了北约电子战系统13处致命漏洞。这一幕堪称“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生动范例。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秘密情报局也坐不住了,直接照搬加式模式,在悉尼华人区推“商业+情报”站,结果被在澳中国商会强烈抵制,场面尴尬极了。五眼联盟内部,英国军情六处高喊组建“盎格鲁情报圈”,妄图用加拿大为平衡美方,却反被《经济学人》讽刺成“日不落帝国的黄昏梦游”。各国大佬你给我挖坑我给你搭台,嘴上要结盟,心里却各打小算盘。加拿大这张“华裔王牌”反倒成了各方最头疼亦最渴望的资源。

表面上,峰回路转似已和缓。加方高层默默启动“枫叶眼计划”,拉德国日本建起“非英语情报网络”,试图避开传统五眼体系束缚。可新难题立刻浮现:美国安全部门拿出秘密报告,直指加拿大“新百万移民计划”中,光中国技术人为主的新移民就有近24万,这些人成了“休眠节点”,何时发动都不好说。另一边,温哥华华人商会会长变身“双面身份”——既是CSIS线人,又任中国侨联顾问,三个月闹出四次中美外交摩擦,人人自危。更别说阿尔伯塔大学中国留学生自发组织“数据净化组”,用智能算法把实验室敏感资料一一扫掉,逼着CSIS只能用最昂贵人工盯梢,情报成本直翻四倍。“侦与反侦”的新型猫鼠游戏开始了,互不信任像滚雪球一样越攒越大。

想想也真是“天秀”:加拿大表面上成了五眼联盟的小棉袄,一会儿把自家华人说成全球情报新武器,一会儿又旗帜鲜明地伸手要美国提供尖端卫星数据,真不知道在谁那边夹缝中求生存得最舒坦。可话说回来,真有那么多敏感技术和商业秘密靠一个微信群、一顿中餐饭就能传递出去?难道北美的情报战场最后都沦为饭圈追星?也别总指望华裔移民就免费做情报“自动售卖机”,人家也不过是想过个安生日子。加拿大这波花样百出的“情报操作”,看着极其高明,其实就是把各种焦虑合理化,甩锅给那些安静工作的技术新移民。说到头来,数据再牛,合约再多,还是自己的用人、制度和信任体系出了问题。可五眼某些大佬还一本正经自吹“改天换地”,真够“自信灌顶”的。

加拿大真有本事靠一张“华人情报网”,左右五眼联盟内斗、让世界科技情报争夺全盘翻盘?还是说这不过是各国“遇事甩锅”的最新借口,把自家管理和信任危机全推到百万新移民头上?对中国人来说,我们自己的普通生活会不会被无端妖魔化,变成别人眼里的“双面间谍”?其实更值得深思的,是世界究竟该怎么面对“文化共生年代”下的信息流动——你相信彼此,还是处处设防?评论区聊聊,你怎么看这场加版“谍影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