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热津斯基8年前预测俄乌冲突结局:有3种情况,可瓦解美国霸权

124     2025-08-04 13:24:14

世界格局的演变总是充满深意。布热津斯基作为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其战略思维影响了华盛顿多年的外交布局,却也暴露了美国维持单极地位的焦虑。

他在1997年出版的《大棋局》一书中,明确指出欧亚大陆是全球权力的核心地带,美国要想保持主导,就必须防范三种地缘组合的形成。这些组合一旦成形,将从根本上动摇美国的全球控制力。

布热津斯基的分析建立在冷战结束后的现实基础上。那时,美国刚刚见证苏联解体,自认为进入单极时代。但他提醒,欧亚大陆的资源、技术和人口潜力巨大,如果某些国家联手,美国的军事、经济优势将迅速消减。

第一种情况是俄罗斯与欧洲主要国家的紧密联盟。这种组合会将俄罗斯的能源和原材料与欧洲的工业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的庞大经济体。

历史上,冷战时期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和北约拉拢西欧,避免苏联扩展影响。

现在,北约已从16国扩展到30国,包括芬兰和瑞典的加入,这本意是压缩俄罗斯空间,却也加剧了欧洲内部的分歧。

比如,德国转向进口液化天然气,成本比过去高出20%,这推动了一些欧洲国家考虑与俄罗斯的能源对话。

相比冷战时代的分裂对抗,这种潜在联盟的进步在于转向经济互补,俄罗斯通过土耳其转口天然气,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虽降到历史低点,但转口增加15%,显示出分化策略的灵活调整。

第二种情况是中国与日本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搭配整合了中国广阔的市场规模和日本的精密技术,可能主导亚太供应链,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

冷战后,美国依赖日美安保条约,将日本定位为遏制支点,避免亚洲统一。但在中美贸易摩擦下,日本企业将供应链转移到越南和印度,中国半导体自主率从2018年的15%上升到2025年的45%,中日科技合作项目增加30%。

与过去相比,这种发展的不同点在于从对抗转向务实协作,2024年中日签订科技联合研发协议,推动了量子计算领域的标准共享。

更新换代体现在日本从依赖美国芯片转向与中国合资工厂,产量提升25%,这逐步蚕食了美国的技术封锁效果。

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东盟+3框架下的货币互换规模从2000年的零起步到2025年的3万亿美元,挑战美元结算份额。

第三种情况是中国、俄罗斯、伊朗的联合。这种三角架构结合了中国经济活力、俄罗斯军事能力和伊朗石油输出,形成欧亚反制轴心。

不同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联盟,这种合作基于利益共享,如能源贸易和安全协调。布热津斯基警告,美国需避免同时敌对中国和伊朗,以防推动三国接近。

但特朗普时期中伊签署25年协议,中国投资伊朗基建4000亿美元,石油结算用人民币比例从2018年的5%升至2025年的40%。

相比过去,这种进步从双边转向多边机制,2025年3月三国举行“安全纽带-2025”军演,在阿曼湾演练反恐,参与舰艇从上年的10艘增至15艘,协调水平通过实时数据共享系统提升。

俄罗斯向伊朗提供S-400防空系统,伊朗出口无人机给俄罗斯,用于乌克兰战场,数量从2022年的数百架增至2025年的数千架。武器换代的细节在于伊朗从俄罗斯技术转移中改进无人机续航,从300公里升至500公里。

中国提供经济支撑,2025年上半年对俄贸易额达1200亿美元,本币结算比例达90%,比2014年的30%大幅上升,避免美元制裁影响。

布热津斯基的远见在于,他将这些组合视为动态过程。美国必须在欧亚西部、东部和南部同时布局,分化对手。

相比其1986年著作《竞赛方案》,《大棋局》更注重预防性平衡,从冷战消耗策略转向后冷战分化。但美国实际政策推动北约东扩,引发俄罗斯反弹。

冷战时美国通过阿富汗代理战争拖累苏联,而今在乌克兰提供军援总额达1500亿美元,俄罗斯适应性强,2025年国防预算占GDP6%,从2022年的4%上升,更新军事装备如T-14坦克部署增加20%。

三种情况的互补性在于,第一种重经济整合,第二种重技术主导,第三种重资源安全。若部分实现,如当前中俄伊合作,将逐步侵蚀美国影响力。

在俄乌冲突方面,布热津斯基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预见,如果北约东扩触及俄罗斯红线,将引发军事行动。他建议西方保证不吸纳乌克兰入北约,推动经济重建和政治稳定,避免对抗升级。

与米尔斯海默观点对比,布热津斯基侧重外交斡旋,米尔斯海默强调大国竞争必然激烈。布热津斯基预判美国不会直接派兵,但通过制裁施压;若西方介入,可能引发核风险。

这种预见基于乌克兰作为缓冲区的价值,相比1997年观点,2014年更具体,包括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吞并作为先例,推动北约从防御转向进攻姿态。

俄罗斯回应以混合战争,2022年冲突爆发时军队从15万增至30万,更新战术从常规进攻到无人机群攻,击毁乌克兰坦克比例达40%。

三种情况与俄乌冲突交织,冲突加速中俄伊接近,瓦解美国霸权的过程从潜在转为现实。

第一种俄欧联盟虽受阻,但2025年欧洲对俄罗斯制裁松动,德国重启了能源对话,相比2022年完全切断,进口量恢复了10%。

第二种中日联盟在贸易战中推进,日本转向中国供应链,2025年对华出口增长15%,通过RCEP协定关税从平均9%降至5%。

第三种中俄伊联盟最显著,2025年7月三国讨论伊核问题,主张平等解决,推动协议恢复。中国调解角色从2015年伊核协议参与到2025年主持会晤,从观察者转为主导者。

布热津斯基预见俄罗斯若无西方直接干预将获胜,但核风险存在。2025年现状验证,俄罗斯推进扎波罗热,但乌克兰获3个爱国者系统,防空从2022年薄弱转为覆盖关键城市。

美国通过代理乌克兰消耗俄罗斯,军费从俄罗斯GDP4%升至6%,中国提供经济缓冲,对俄投资从2022年的500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800亿。

如今,俄乌冲突仍在僵持,俄罗斯继续进攻西部,乌克兰获西方F-16援助,但战损严重。三国联盟深化,7月讨论核问题,推动协议恢复。美国霸权指标下滑,债务压力增大,全球去美元化加强,多极化加速。中国坚持和平路径,贡献全球安全倡议,维护世界稳定。#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