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飞平壤的航班时隔三十年重新升空,机舱里挤满两国商人。 俄罗斯自然资源部长科兹洛夫在平壤万寿台议事堂与朝鲜对外经济相尹正浩握手,签署的贸易协议墨迹未干。
朝鲜总理朴泰成亲自出席会谈现场,俄朝政府间委员会第11次会议的议题被逐条落实,经济合作看似热火朝天。
但在库尔斯克的战壕里,穿着不合身军装的朝鲜士兵正搬运弹药箱。 这些由朝鲜输送给俄罗斯的炮弹已超过五百万枚,塞满两万个集装箱。
约一万两千名朝鲜士兵被派往俄乌前线作战,西方情报显示其中四千人负伤,数百人永远倒在了异国土地。
朝鲜用鲜血换来的不仅是战场情谊,还有俄罗斯承诺的石油、粮食和导弹技术。
拉夫罗夫外长却在公开场合说出惊人之语:“俄罗斯正在独自对抗整个西方,战场上没有盟友了。 ”这句话让平壤陷入沉默。
朝鲜驻俄大使申洪哲曾多次催促俄方兑现协议,尤其是卫星导航系统和苏霍伊战机技术转让。
四艘满载军火的朝鲜货轮在元山港滞留三周,船上的集装箱迟迟未能运往俄罗斯。
俄朝直航首班波音777客机满载四百四十名乘客,机票开售即被抢光。
俄罗斯交通部却将北风航空的航班从每周两班压缩到每月一班,实际运力不到计划的十二分之一。 这条航线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朝鲜最急需的能源通道仍未畅通。
在平壤南浦造船厂,工人们正赶造五千吨级驱逐舰。 俄制防空雷达部件通过铁路运抵船坞,这是朝鲜用三十万发炮弹换来的技术支援。
朝鲜士兵在俄军T-90坦克掩护下冲锋时,莫斯科国立大学的学者却在报告里写道:“俄朝同盟只是危机驱动的临时组合。 ”
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带着普京亲笔信访朝,承诺“无条件落实条约”。 朝鲜士兵在哈尔科夫前线使用老式火箭炮时,俄军士兵抱怨这些武器常因炸膛导致伤亡。
朝方则对俄方未公开承认朝鲜士兵的牺牲耿耿于怀,两万份阵亡通知书被压在平壤官员的办公桌最底层。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第四条规定:若一方遭武装入侵,另一方需立即军事支援。
朝鲜将此解读为军事同盟,俄罗斯官方文件却始终避免使用“同盟”字眼。 当韩国情报部门曝光朝鲜向俄提供弹道导弹时,俄外交部发言人仅表示“与朝方保持各领域沟通”。
图们江大桥工地的吊机已经停工数月,俄朝边境的铁路运煤专线日均通车不足三列。
朝鲜用军火换来的俄产面粉勉强维持平壤粮价,但承诺的天然气管道还停留在图纸阶段。 俄乌前线每天消耗一万发炮弹,朝鲜兵工厂的熔炉昼夜不息,浓烟笼罩着咸镜南道的山谷。
金正恩在视察导弹试射场时收到俄方提供的卫星云图,这些数据帮助朝鲜导弹命中精度提升百分之四十。
作为回报,朝鲜将新造的反舰导弹通过货轮运往加里宁格勒,船舱底层还藏着三十名火箭技术专家。
莫斯科国立大学学者伊万诺夫在闭门会议上断言:“当乌克兰战火熄灭之日,就是俄朝交易降温之时。 ”
平壤街头挂起俄朝领导人握手的巨幅海报,海报右下角印着“鲜血凝成的友谊”。
而在莫斯科外交部大楼里,工作人员正删除一份文件中的“战略盟友”表述,替换为“特殊伙伴关系”。
四架朝鲜伊尔-76运输机降落在喀山机场,卸下最后一批152毫米炮弹后,机舱里装满俄制装甲车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