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咱们中国的航天发射场,现在主要就几个大场子撑场面,但每个都有自己独门的本事。文昌是这几年最出风头的“海边新秀”,酒泉算得上“老牌重镇”,还有西昌、太原这些实力派。但要说最特别的,还是海南文昌这个面朝大海的发射场——纬度低(北纬19度,靠近赤道),火箭一蹦能借上地球自转的力道,省燃料、带得重,最适合打大卫星、空间站这些“大块头”。
文昌发射场分两个工位:1号工位扛5米粗的大火箭,2号工位管3.35米直径的。今年八月初那几天可热闹了——8月4日刚在2号工位把长征十二号送上天,往前倒四天,1号工位才打完长征八号甲。五天连发两枚不同型号的火箭,放全球都是高难度动作!为啥能做到?背后全是“黑科技”:比如加注燃料的管道设计成“一拖二”的模块,两三天就能切换工位;连导流槽都改成锥形,发射完修起来飞快。更猛的是,二期扩建已经在路上了,马上要再添两个工位,凑成“四兄弟”阵容,以后密集发射就跟公交发车似的。
酒泉呢,走的是另一条硬核路线——专精载人航天。你瞅它那栋90多米高的垂直测试厂房(亚洲最高单层楼),还有专门给航天员训练、待命的“VIP区”,全是国家任务级的配置。
如今商业航天也杀疯了。光2025年7月底到8月初这一周,全国就打了四组卫星,民企像银河航天都开始批量造卫星了。美国那边更夸张,Space Coast去年爆射93次,今年奔着156次去——这节奏逼得咱们海南的工位越建越多,技术越刷越快。往后看,火箭起飞怕是要像赶高铁一样平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