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拉盟友对华加税?欧盟犹豫墨西哥跟风,中国三天三次警告!

202     2025-09-17 23:45:26

9月9日,特朗普在华盛顿会见欧盟制裁特使时抛出一个惊人方案:若欧盟对中国购买俄罗斯能源的行为加征最高100%关税,美国就同步跟进。

表面理由是“打击俄罗斯”,但明眼人都清楚,矛头最终指向的是中国。

然而,这个看似凶狠的招数,却暴露了美国单边施压的力不从心,过去几个月的中美关税交锋中,美方竟步步退让,甚至外媒称中国成了首个让特朗普收回“对等关税”政策的经济体。

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后,对华关税一度飙到145%。

但高关税很快反噬美国:通胀攀升、供应链混乱、农业出口受损,甚至特斯拉和苹果等巨头产能受重创。

4月,特朗普不得不松口,承认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

眼看独自动手效果不彰,他转而试图拉拢盟友,想用“群殴”战术把中国逼到谈判桌。

墨西哥反应最快。 9月10日,墨政府宣布对中国汽车加征50%关税,理由是“保护本国产业”。

但就连西方媒体都分析,这实则是向特朗普递投名状,希望美国在后续美墨谈判中手下留情。

欧盟却异常冷淡。 特朗普想要的核心支持来自欧盟27国,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仅轻描淡写回应:“对华政策应基于共同利益与长期战略”。

内部分歧更是公开化:匈牙利总理直接批评该提议是“为美国卖命”,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则直言“过去18轮对俄制裁都没用,再加税毫无意义”。

欧盟不敢轻易跟风,根本原因在于伤不起。

2023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7000多亿美元,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欧盟对华出口中42%是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等中间产品。

德国车企更是深度绑定中国。 大众集团近40%销量来自中国市场,德国对华出口额高达740亿欧元,其中近60%为制造业核心部件。

若中方反制,欧盟产业链可能瞬间断裂。 2023年美国对华芯片制裁后,中国收紧关键原材料出口,就曾导致几家欧洲半导体厂商停产。

再加上欧盟正疲于应对通胀、能源危机和经济疲软,根本无力再折腾。

特朗普想借加税切断中俄能源合作,但这一算盘同样落空。

2025年8月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中俄能源贸易本币结算比例已达84%。

人民币和卢布已成为主要结算货币,跨境本币结算平台和长期支付协议完全绕开了SWIFT系统。

美元“武器化”在这条通道上彻底失效。

9月11日,中国商务部发布第三次正式声明,强硬表示“第三方不得因他国胁迫而牺牲中国利益”。

如此高密度、强措辞的警告,明显不只是说给墨西哥听,更是对所有观望国家的战略警示。

中方反制选项清晰:可限制关键原材料出口、暂停合作项目、加强外资审查等。 此前中国对美精准反制。

如稀土管制、对美国农产品加税,已让美方尝到苦头。

特朗普拉拢28国组“关税联盟”的计划,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暴露了美国主导力的下降。

盟友各有算盘:墨西哥怕被打压,欧盟怕伤经济,中俄有金融盾牌,中国有反制底气。

这场以贸易为名的博弈,真的能靠威胁和拉群解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