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资源主导的新型正极材料,正以能量密度和成本的双重优势颠覆动力电池技术路线。
富锂锰基材料已成为下一代固态电池研发的焦点。凭借其远超传统材料的可逆比容量——普遍可达250-300 mAh/g,是目前商用高镍三元材料的1.5倍,富锂锰基的理论质量能量密度轻松突破1000 Wh/kg。
当传统锂电正极材料逐步逼近理论能量密度极限时,这种以廉价且储量丰富的锰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正在打开动力电池的新未来。
国际巨头已明确押注这一方向。通用汽车与LG新能源规划在2027年实现富锂锰基方形电池量产,其方案将锰占比提升至60%-70%,钴含量锐减至0%-2%。
产业竞赛的号角已然吹响,一场由锰资源主导的电池技术革命正加速到来。
01 技术突破:富锂锰基的三重颠覆性优势
高能量密度是富锂锰基材料最核心的竞争力。其可逆比容量远超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平均放电电压通常在3.5V以上。高电压与高容量的结合,为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的飞跃式提升奠定了材料基础。
当富锂锰基与固态电池技术结合,理论能量密度可突破1000Wh/kg大关。这几乎是当前主流三元材料能量密度的1.5倍,为电动车续航里程的跨越式提升提供了可能。
成本与资源优势同样不容忽视。富锂锰基主要成分是相对廉价且储量丰富的锰,显著降低了对昂贵且供应紧张的钴、镍的依赖。
据行业分析,相较于依赖钴资源的三元材料,富锂锰基材料成本可降低约40%。这一成本优势在大规模产业化后,将对动力电池价格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富锂锰基材料与固态电池技术存在天然的适配性。传统液态电解液无法承受富锂锰基材料的高电压工作环境,易发生持续的氧化分解,导致产气、阻抗增长和容量衰减。
固态电解质具有更宽的电化学窗口,能有效抑制界面副反应,从根本上解决富锂锰基在液态体系中的稳定性难题。
02 产业加速: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线的竞速赛
全球产业巨头已明确将富锂锰基技术路线图付诸实施。通用汽车与LG新能源的联合项目计划在2027年实现富锂锰基方形电池的量产,标志着国际主流车企对该技术路径的认可。
中国企业在产业化方面展现出强劲势头。浙江衢州在2025年2月宣布了一项65亿元的重大投资计划,建设年产规模高达20万吨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项目。
这一产能规划表明,富锂锰基材料正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产业化。
清陶能源在乌海的固态电池专用锰酸锂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进展迅速。该生产线正在联调联试中,预计2025年3月底试生产,6月份以后逐步实现量产爬坡。
2025年计划实现8000余吨正极材料的产出,预估产值3.2亿元。
企业层面的技术突破同样令人瞩目:当升科技在2025年6月23日宣布,其高容量高密度富锂锰基材料已完成关键客户导入开发,实现百公斤级出货。
容百科技也已实现富锂锰基材料的小批量出货,并成功导入丰田供应链,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
天华新能研发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完成研发试样后,已送交多家固态电池客户评测,部分客户已通过评测实现销售。这些动态表明,富锂锰基材料的商业化进程正在提速。
03 产业链受益:A股核心标的深度布局
随着富锂锰基产业化进程加速,A股市场中已形成完整的受益梯队:
正极材料龙头
容百科技(688005):全球超高镍单极材料市占率第一,与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合作开发复合正极体系。富锂锰基产品已小批量出货并导入丰田供应链
当升科技(300073):高容量高密度富锂锰基材料性能指标行业领先,2025年6月实现百公斤级出货,完成关键客户导入
格林美(002340):布局三元前驱体及富锂锰基技术路线,回收业务与新材料研发协同,2024年总营收332亿元
江特电机(002176):投资8071.87万元建设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项目,已掌握批量化生产技术
锰资源核心供应商
湘潭电化(002125):国内最大电解二氧化锰生产企业,产能优势明显。布局锰系新能源材料,2023年营收21.63亿元,净利润3.52亿元
昆工科技(831152):持有“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2025年股价累计上涨45.9%
红星发展:生产电解二氧化锰和高纯硫酸锰,在锰系产品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南方锰业:国内锰业上市公司中产品布局最丰富的企业,产品包括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锰、硫酸锰等
设备与封装配套企业
福能东方:子公司超业精密持续推进固态电池生产线研发,涵盖制片、叠片、焊接、封装等关键设备
信宇人:通过干法电极设备研发和固态电解质材料布局切入固态电池产业链
道明光学(002632):开发铝塑膜产品应用于固态电池封装,满足固态电解质对高阻隔性、耐腐蚀性的严苛要求
德新科技:通过子公司切入固态电池产业链上游设备耗材环节,模具产品适配固态电池工艺
富锂锰基产业链核心A股公司布局
容百科技(688005) :全球超高镍单晶正极材料市占率第一 ,富锂锰基小批量出货,导入丰田供应链 , 2024年Q3营收44.36亿元 。
当升科技(300073) :高容量高密度富锂锰基性能行业领先 ,实现百公斤级出货 , 2023年净利润大幅增长1200%
湘潭电化(002125) :国内最大电解二氧化锰生产企业, 直接受益锰基材料需求增长 ,2023年净利润3.52亿元
格林美(002340) :布局三元前驱体及富锂锰基技术 ,回收业务与新材料研发协同 ,2024年总营收332亿元,同比增8.75%
江特电机(002176) : 掌握批量化生产技术 ,投资8071万元建设项目 , 2024年营收21.03亿元
04 投资策略:把握产业化进程中的价值阶梯
富锂锰基产业链投资需遵循技术商业化节奏,把握不同阶段的核心驱动因素:
短期关注技术验证领先企业。当升科技、容百科技等已完成客户导入并实现百公斤级出货的公司,在产业化进程中占据先发优势。当升科技2023年净利润增长1200%的业绩表现,印证了技术领先企业的盈利弹性。
中期布局锰资源核心供应商。随着富锂锰基材料中锰占比提升至60%-70%,电解二氧化锰等关键原料需求将大幅增长。湘潭电化作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类型最全的电解二氧化锰生产企业,客户涵盖主流电池企业,有望复制“锰矿-材料-电池”的价值链传导逻辑。
长期看好全固态电池集成商。富锂锰基材料与全固态电池技术结合被产业界视为“天作之合”。宁德时代已推出能量密度500Wh/kg的凝聚态电池,为蔚来ET9、小米SU8等车型供货,并计划2025年量产400Wh/kg全固态电池。
富锂锰基材料对钴、镍依赖的降低,以及对锰资源需求的提升,正在重构电池材料供应链的竞争格局。湘潭电化作为国内最大电解二氧化锰生产企业,其产能优势与客户资源构筑了深厚壁垒。
当升科技实现百公斤级出货,容百科技产品导入丰田供应链,这些里程碑事件揭示中国企业在富锂锰基产业化竞赛中已抢占身位。随着2027年通用-LG量产时间点的临近,一场由锰资源主导的电池材料革命正在加速改变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权力版图。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已达500Wh/kg,而富锂锰基与固态电池结合后,理论能量密度将突破1000Wh/kg的天花板。
这一跨越不仅将彻底改写电动车续航规则,更将重塑整个锂电产业链的价值分配。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风险、产业化进程延后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