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存储芯片的涨价潮来得有点猛。 三星、美光这些国际大厂直接把价格往上调了20%-30%,说是AI服务器需求爆炸,HBM产能不够,只好把普通的DDR4生产线给停了。 结果呢? DDR4供应紧张,价格也跟着涨上去了。
A股市场反应更夸张。 香农芯创的股价从4月份低点涨了248%,德明利也翻了一倍多。 可你一扒财报,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香农芯创上半年营收166亿,毛利率才2.4%,卖100块钱赚2块4。 自家研发业务收入3.3亿,毛利率0.31%,研发费用还比去年少。 这哪是科技公司? 分明是个搬运工。
德明利看起来做固态硬盘和控制芯片,内存产品线收入只占8%,毛利率8.5%。 上半年收入增长88%,毛利率却从29%掉到不到5%。 说白了就是成本涨了产品还降价,唯一的利好就是手里有点库存。 这种公司跟着涨,纯粹是蹭热度。
这时候你再看澜起科技,画风完全不同
全球内存接口芯片市场占有率36.8%,主导DDR5标准。 AI服务器一台就要用8-16颗它的PCIe Retimer芯片,英伟达、字节跳动都在采购。 上半年营收增长58%,利润几乎翻倍,毛利率稳定在60%以上。 这才是真正吃到了行业红利的公司。
澜起科技的核心优势在于技术壁垒。 它是全球三家内存接口芯片供应商中唯一的中国企业,深度参与DDR5国际标准制定。 随着DDR4被淘汰,DDR5成为主流,它的接口芯片需求自然上升。 更关键的是,它还在扩展产品线,PCIe Retimer芯片已经量产,还在研发CXL内存池化技术。 这些都不是一般公司能做的。
兆易创新的情况介于两者之间。 它是全球NOR Flash市场老二,车规级产品进了特斯拉、比亚迪供应链。 还投资了长鑫存储,有点HBM概念。 仔细看,它的主营业务NOR Flash和MCU占大头,DDR4涨价对它的收入利润影响很小。 上半年收入利润增长15%,毛利率还从38%降到37%。 它是有技术的公司,这波行情更多是沾光。
存储芯片行业有个特点
就是技术门槛决定利润率。 澜起科技能做内存接口芯片这种高难度产品,毛利率就能保持在60%以上。 而香农芯创做代理分销,毛利率就只有2.4%。 德明利做存储模组,毛利率不到5%。 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现在市场资金在乱炒概念。 只要和存储芯片沾点边,股价就能飞上天。 真正受益于这波行情的,是那些有核心技术、产品结构合理的公司。 比如澜起科技,直接受益于DDR5渗透率提升;兆易创新在车规级存储有优势,和HBM涨价关系不大。
投资者需要看清楚一点:存储芯片行业有强周期性,价格涨跌很正常。 只有那些有技术护城河的公司,才能在不同周期中保持竞争力。 没有核心技术的公司,等这波涨价潮过去,很可能被打回原形。 江波龙这种存储模组公司也值得关注。 它有80多亿存货,都是在涨价前低位采购的,美光涨价20%-30%让它有了浮盈。 企业级业务增长200%,eSSD和RDI进了腾讯云、阿里供应链。 它本质上还是模组厂,技术含量和芯片设计公司不在一个层级。
佰维存储倒是有点意思
国内少有的NAND/DRAM双技术厂商,自研CXL 2.0内存扩展模块,支持2TB容量,适配英伟达H100。 这类公司在国产替代中有机会,技术成熟度还需要时间验证。 存储芯片行业的国产替代空间确实存在。 长江存储、长鑫存储这些国内企业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和三星、SK海力士相比还有差距。 特别是在HBM领域,国内还没有公司能大规模量产。 最接近的长鑫存储只做出了HBM2样片,还在研发HBM3e。
这就导致一个现象:A股资金在概念股里炒来炒去,真正能吃到HBM红利的公司几乎没有。 大部分公司只是间接受益于存储芯片整体涨价,或者像香农芯创那样,靠代理业务蹭热度。 投资这个行业,你得懂技术,懂产品,懂产业链地位。 澜起科技为什么能维持高毛利率? 因为它的内存接口芯片技术难度大,竞争对手少。 兆易创新为什么增长稳定? 因为它在NOR Flash和车规级存储有市场地位。 而香农芯创和德明利这种公司,行情来了涨得快,行情去了跌得也快。
现在的情况是
DDR4和DDR5的价差在缩小,终端厂商开始向DDR5切换。 这个趋势对澜起科技这种提前布局DDR5的公司有利。 而还在做DDR4业务的公司,虽然短期受益于涨价,长期可能被技术淘汰。
存储芯片行业的水很深,不是看个涨价消息就能赚钱的。 你得分辨出哪些公司是真有技术,哪些只是炒概念。 澜起科技的财报数据漂亮是因为产品竞争力强,而香农芯创的低毛利率暴露了它的商业模式缺陷。
这波存储芯片涨价潮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每家公司的真实成色。 有的公司在埋头做技术,有的公司在趁着风口炒股价。 投资者需要的是冷静分析,而不是盲目跟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