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签协议了。
这次是特朗普、塞西、埃尔多安、塔米姆四个男人,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给加沙“画了个句号”。可懂新闻的人都知道——这不是句号,而是暂停键。
特朗普等签署哈马斯停火协议现场
协议写得挺好听:哈马斯放人、还遗体,以色列撤军、开放人道援助,多国监督执行,看似皆大欢喜。可问题是,停火协议签了几十次,为什么从来没一次能真正“停”?这场战争的底层代码,从没被改过。
停火当天,全球媒体都在推“历史性的一刻”。但“历史性”三个字,恰恰说明——大家都不相信这事能成。网友一句话戳穿真相:“签字容易,落实难;合影好看,和平难演。”
以色列防长第一时间警告哈马斯:“若拖延交出遗体,将被视为违约。”这句话说明什么?说明他们连停火都没开始,就在为下一场冲突预备理由。
以色列防长伊斯拉埃尔·卡茨
停火,不是因为信任,而是因为弹药该补给了。
这次停火协议的最大问题,是没人敢提“加沙谁管”。
以色列要求哈马斯解除武装,哈马斯说这是投降;哈马斯要求开放加沙港口,以色列说那是安全威胁。双方都知道,这份协议连三页都写不下真正的痛点。
你可能不知道,哈马斯在加沙有自己的“影子政府”,民生、教育、税收全是它在管。以色列若真撤军,加沙就成了事实上的“半独立区”;但不撤军,又被骂“人道灾”。这就是中东政治的悖论:你既不能走,也不能留下。
这次和平峰会的主持人是埃及,但你仔细看:埃及是“地主”,土耳其是“搅局者”,卡塔尔是“金主”,美国既是裁判,又是下注的人。各方都想当“和平功臣”,但没人真想付代价。
特朗普想要的,是选票与外交胜绩;埃尔多安想要的是伊斯兰世界的地位;而塔米姆希望借“援助加沙”塑造卡塔尔的中东影响力。和平,在这些人眼里,只是一个政治筹码。
特朗普展示停火协议签名
所谓国际调停,更多时候,是一场精心导演的政治秀。
从1948年到今天,巴以停火协议签了30多次。每一次都说“历史性”,每一次都以“遗憾”收场。真正的原因不是仇恨太深,而是——这场冲突早已成了地缘格局的“棋盘”。
特朗普说他要“带来和平”,但在现实里,和平不是签名换来的,而是权力、资源与信任重新分配后的结果。
所以,当镜头里四位领导人微笑签字时,所有人心里都清楚:他们签的不是和平,而是下一次战争的延期条款。
你觉得这份停火协议能撑多久? 停火签了三十次,到底谁真的想要和平?欢迎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