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深夜里,万籁俱寂,手机屏幕突然亮了,一条推送消息弹出来。
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就是一条无关紧要的新闻。但对做外贸的张老板来说,那晚,那条来自大洋彼岸的推文,就像一颗炸弹。
他刚发走一批货,几百万的合同,墨迹还没干透。那边一条推文,关税说加就加,毫无征兆。
货在海上漂着,客户的电话就追过来了,语气里全是无奈。
这批货,到了岸,加上新关税,客户卖不动,肯定要亏。不让货到岸,直接退回来,运费、违约金,张老板自己亏死。
那段时间,这种事简直是家常便饭。
做生意的人,最怕的不是亏钱,是没个准信儿。今天说这样,明天又变卦,你根本不知道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这就像谈恋爱,对方今天对你甜言蜜语,明天就玩消失,谁受得了?信任这东西,就是这么一点点被磨没的。
真正让所有人心凉到底的,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
美国说冻结俄罗斯的海外资产就给冻结了。
这一下,整个中国商界都炸了锅。以前大家总觉得,生意就是生意,我的钱存在你那,白纸黑字写着,“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是天经地义的规矩。
结果呢?
现实狠狠地给了一巴掌。原来规矩是人定的,也可以随时为你打破。
大家突然就想明白了。
身家性命全押在一个地方,太傻了。
于是,一场静悄悄的“出埃及记”开始了。
最先动起来的,是那些厂子。以前总觉得,中国制造,成本低,工人好,全世界都得到我这来。现在发现,人家可以不让你卖过去啊。
怎么办?
挪窝。
“中国+N”这个词,就这么火了。核心的研发、最高端的东西,还留在中国。但大量的生产线,开始往外迁。
越南,墨西哥,印度尼西亚……
哪里能绕开关税壁垒,哪里离新兴市场近,厂子就开到哪里去。
广东有家做冰箱的企业,叫星星制冷,脑子转得就很快。他们直接跑去泰国建了个厂,一下子就把整个东南亚市场给撬动了。那边市场嗷嗷待哺,他们的业务不降反升。
这棋,下活了。
人跑出去了,市场也得跟着跑出去。
以前大家眼里只有美国、欧洲,觉得那才是大客户。现在,所有人都拿着放大镜在世界地图上找机会。
“一带一路”上的那些国家,以前觉得市场小,不起眼。现在一看,全是蓝海。
拉美,非洲,中东……
只要有机会,都去试试。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是用真金白银的亏损买来的教训。
光是人出去、货出去,还不够。
钱呢?
收回来的钱,以前天经地义是美元。可现在,谁都心里打鼓。今天冻结俄罗斯的,明天会不会轮到我?
这颗雷,必须拆掉。
“去美元化”,这个以前只在新闻里听到的词,一下子成了大家饭桌上讨论的话题。
正好,咱们自己的数字人民币开始试点,跨境结算又快又便宜,用起来特别顺
跟东盟做生意,跟俄罗斯做生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琢磨,能不能干脆用人民币结算?或者,直接用对方国家的货币。
绕开美元,建一条自己的资金高速公路。
虽然难,但心里踏实。
说到底,不管是换市场,还是换结算货币,都还只是在想办法规避风险。
真正想挺直腰杆,还得靠自己手里的东西够硬。
以前给人家做贴牌,说白了就是个打下手的。人家给你单子,你就赚点辛苦钱,人家不给你单子,你就得饿肚子,一点话语权都没有。
这次危机,把所有人都打醒了。
你必须得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那种“没了你不行”的产品。
就像科沃斯的扫地机器人,在国外卖得那么火,靠的不是便宜,是人家产品确实好用,智能。这种东西,你捏在手里,就不怕别人拿关税来要挟你。
你的东西够硬,议价权就在你手里。
还有些脑子更活的,干脆连传统的外贸模式都不要了。
像Shein,像Temu,这些新平台玩得是另一套逻辑。
它们直接用大数据分析全世界哪个角落流行什么,然后找工厂小批量快做,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国外的消费者手里。
它们直接绕开了国外的所有中间商,自己当老板,自己卖货。
这种玩法,对美国那些大采购商的依赖几乎是零。外面的政策风吹草动,对它们的影响小得多。
现在,你再去问那些外贸老板,对美国市场怎么看?
心态完全不一样了。
不再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不再是没了它就活不下去。它就是一个客户,一个比较重要的客户,仅此而已。
有单子,接。但条件得我们谈,必须用FOB条款,货一上船,风险就是你的了。利润也要算得保守再保守,保证自己不亏。
更多的精力,早就投向了那些更广阔的新兴市场。
这条路,走得不容易。
但每一步,都走得比以前更稳,更踏实。
路,终归是自己走出来的。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