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重庆银行的最近情况,许多股民的第一反应大概是“跌惨了”。然而,滑到底的股价非但没让人跑得远远的,反倒吸引了不少人抄底。短短三个月时间,股东户数居然增加了2122户,可见还是有一批敢于冒险的“探底英雄”,誓要在悲凉中寻找一线曙光。
不过,别急着给这群新晋股东贴上“韭菜”的标签。毕竟人家可是有点家底的,平均一户持有大约47.96万元的市值。但,当你再往行业平均水平看一眼,这个数字就瞬间显得有点“寒碜”了。同行业城商行股票的户均持股市值是100.94万元,整整多了一倍还不止。换句话说,重庆银行在城商行江湖里的地位吧,可能有点像武侠里的“普通门派”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找不到自己的爆点。
股价虽然降了,股东户数却在涨,资金流向图也透露不少信息。主力资金净流出7161.93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5162.67万元,倒是散户资金来了个1.23亿元的净流入。不用多问,这就是典型的“散户接盘,主力撤退”的操作。据说,有人看着股价跌得柳暗花明,以为终于到了抄底的好时机,摩拳擦掌买进一通,但匆忙买入背后,少了足够的信息消化,接盘侠很可能变成韭菜精。你看,股东户均持股从5.71万股缩水到5.37万股,散户资金涌入背后的迷茫心态昭然若揭。
不过话又说回来,重庆银行股价表现不佳也不是没有原因。首先,从全行业来看,城商行的股市数据并不算亮眼,重庆银行的股东户数和户均持股市值还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市场对它更显冷淡。一方面是行业本身竞争压力大,银行业小弟们似乎都在紧跟宏观经济形势“低调求生”;另一方面,自身的吸引力也不够突出,口碑和公司布局没有构筑牢固的助推燃料。
咱们这些围着“股市”火堆坐着吃瓜的群众,不妨想想到底重庆银行的问题是啥?着眼于其主力资金流出的情况,或者稍作换位思考,主力的逻辑大概率是“先跑再说”。毕竟,从6月底到9月底,重庆银行股价跌了17.77%,这种行情下,主力资金和游资撤离才是正常操作,咱散户的热情虽然让人感动,却不一定是理智的。
其实,从这事儿也能看出来个社会心理现象——越是廉价,越有人抢。散户的普遍特点就是看见便宜就想捡,心里一个念头就是“这么便宜,万一以后涨了怎么办?”于是扎堆入场。然而,金融市场讲的是冷静与计算,低价多半意味着“雷区”。重庆银行的股东户数猛增,但这钱到底能不能回本,谁也说不好。
至于接下来怎么办?股价要想实打实收获正增长,也不能单靠散户们的一腔孤勇。主力资金得回神!在竞争愈发焦灼的城商行赛道,重庆银行也许该花点心思用实际业绩证明实力,比如加大自身服务创新,让投资者们看到品牌的潜力。要不然,再便宜的价格,在市场里也只是噱头,最终会变成低价“套路”。
但这也引发了一个更现实的拷问我们做散户的,是不是每次都在莫名冲动中当了一回主力和游资的接盘侠?与其盲目追涨杀跌,最后落个腰斩的下场,倒不如踏实学习基本盘的逻辑,搭建属于自己的投资认知。说到底,钱是自己的,人还得自己稳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