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合的光伏气象站需结合光伏电站的规模、应用场景(如地面电站、屋顶分布式、光伏农业等)、监测目标(发电量评估、组件效率优化、故障预警等)以及环境条件,重点关注核心参数监测能力、精度、适应性、数据可靠性等因素。
一、明确核心监测参数(光伏场景特需,缺一不可)
光伏气象站的核心价值是通过监测影响光伏发电效率的气象要素,为电站设计、运维、发电量预测提供数据支撑。
二、匹配电站规模与监测目标
不同规模的光伏电站对气象站的精度、功能需求差异显著,需针对性选择:
大型地面光伏电站(10MW 以上)
传感器精度需达标(如总辐射精度 ±2%,组件温度 ±0.3℃),优先选符合 IEC 61724(光伏系统性能监测标准)的设备。
需支持多点位监测(如每 50MW 设置 1-2 个站,覆盖不同区域光照差异)。
数据需接入电站 SCADA 系统,支持实时传输(4G / 以太网)和云端存储(≥10 年数据留存)。
需求:高精度、多参数、长期稳定运行,支撑发电量预测、能效分析、故障诊断。
选型要点:
分布式光伏(屋顶 / 工商业,10MW 以下)
优先覆盖 “总辐射 + 组件温度 + 环境温湿度 + 风速” 核心参数,无需过度追求高精度(如总辐射精度 ±5% 即可)。
体积小巧,适合屋顶安装(避免遮挡光伏板),供电可选 “市电 + 备用电池”(无需复杂太阳能供电)。
支持手机 APP 查看数据,带简单报警功能(如组件超温提醒)。
需求:成本适中,核心参数精准,操作简便,满足日常运维和发电量对比。
选型要点:
光伏农业 / 光伏治沙等特殊场景
传感器需防沙尘(防护等级 IP66 以上)、抗腐蚀(金属部件选 316 不锈钢)。
可附加监测参数(如土壤湿度 —— 光伏农业需,风速≥15m/s 预警 —— 治沙区防风沙)。
供电选 “高容量太阳能电池 + 锂电池”(无电网区域),续航≥7 天阴雨天。
需求:适应恶劣环境(如沙尘、高温、高湿),兼顾光伏与农业 / 生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