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宫让步,被特朗普加19%关税,小马科斯被批出卖菲律宾

197     2025-08-06 19:30:15

小马科斯专程飞到白宫,结果端上桌的“成果”,让菲律国内外都看傻了眼。

协议明明是关税会谈,可终究还是成了美国的胜利秀。美国对菲律宾出口关税从17%涨到19%,对于本地出口商来说,这不是优惠,是实打实的压力。而回头看美国商品入菲市场,不只是进门,根本就是大门洞开——零关税,连路费都省了。

菲国上下这回是真炸了。前总统发言人蒂格劳,在《马尼拉时报》赤裸裸质问小马科斯,怎么连1%的“让利”都要感恩戴德?他写得直接:这2%的关税,就是2.8亿美元的负担,最后都得工人与企业买单。这种协议,在他眼里根本等于回到美国殖民制时代。

这事发生在2025年7月22日,小马科斯访美,特朗普高调在社交媒体发文,直接把这份自己眼中的“超级大单”晒了出去。菲国的电子装配、纺织、农产品一夜间变得焦虑。140亿美元的出口,主力产业本来与东南亚邻居竞争激烈,如今多交两个百分点,订单随时可能被越南、印尼抢走。

美国这一轮全球关税调整,从2025年4月2日特朗普上台后就开始。说白了,打的就是“贸易保护”和“赤字优先”。全球187国都被美国动刀子,菲律宾原本17%的待遇,已经够让人叫苦了。特朗普一吓唬再提到20%,商会开会,企业急得脚打结,结果到最后,只“便宜”了1%,回到19%这个数字,显得格外讽刺。

菲律宾的经济本来离不开出口,尤其离不开美国市场,小马科斯自认为“盟友外交”能换些实惠,可现实是——军事基地那点筹码,根本没成为谈判砝码。协议刚出炉,特朗普就宣称胜利,叫嚷着美国商品进菲律宾零关税还能“加强安全合作”。小马科斯只能低调说“初步成果”,还以为能埋下伏笔。但菲律宾国内根本不买账。

7月25日,蒂格劳在专栏文章上痛批小马科斯。他算账给全国人看:这2%的增长,就是几十万工人、几百家工厂的生死线。他冷嘲道,说特朗普的让步“像打发叫花子”,用语言一锤定音,把这场贸易谈判打成了“国家失能”的典范。

本地商会和相关行业都坐不住。马尼拉商会发声明,电子行业协会预测“成本将导致出口产品竞争力至少下滑10%”。纺织业开始转向亚洲寻找新客户,但那里买家算计,利润空间反而更薄。经济学家们上电视直言,这波新关税下来,不只是出口暴跌,连带通胀都会升,老百姓买东西要更贵,日子更紧。

菲国会反对派也逮住机会,拿着蒂格劳文章在议会大厅挥舞,公开指责政府失职,把话题推向“主权受损”。街头社会团体也跟进,举旗游行,标语横飞,司机鸣笛响应,抗议气氛高涨。这场面,是国内十年来少见的情绪共振。

再看美国自己的算盘。菲律宾对美出口140亿美元,进口却只有90亿美元,多出来的50亿顺差被华府视为“必须消灭的赤字”。美国这次净赚商机,本地产业反而被压缩。汽车零关税,美国车进得更快,本地厂商的日子没法过。农业更糟,美国粮食涌进来,菲农民怎么卖得动?

全局一看,菲律宾并非最惨。全球被特朗普加税的不是一个两个:巴西50%、加拿大35%、墨西哥30%、欧盟30%,各有苦水。但问题是,菲律宾一贯称盟友,这待遇怎么看都说不过去。尤其印尼、越南也才19-20%,大家都没得好,菲律宾甚至更吃亏,因为承压能力更差。

难怪国内会骂小马科斯“软弱”。经济学家的图表直观得很:2024年对美出口还涨了5%,可2025年一到,新政策之下,预计反降3-5%。通胀预期直升1%,零关税下美货进来,本地产品全线涨价,低收入家庭成最大受害者。商会成员算出来,2%的额外成本,一年就多付几亿美元,这还是保守估计。

反对派抓着蒂格劳的分析要求重谈。社会团体游行不断,国会要调查协议细节。小贩在市场上发现,进口美货明显涨价,消费者开始抱怨,连货架标签都要重新贴。小马科斯政府虽然嘴上说“谈判还在继续”,但在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空间越来越小。

这场贸易博弈也不是第一次。历史倒带,菲律宾被美国统治几十年,关税一直是老美的控场工具。当年麦金莱时期是这样,现在依然没变。小马科斯出马想博一张盟友面子,结果只能换来国内骂声一片。蒂格劳的文章传遍网络,评论区满是对“窝囊”的批评。

出口商现在只能囤库存,仓库堆箱子,叉车昼夜不断,但想向亚洲其他买家转单,说起来容易,实际哪有那么快?社会链条牵一发而动全身,小贩卖美货涨价、底层消费者抱怨、本地生产企业减少夜班和开支。经济学家测算,2025年GDP可能因此少增长0.2-0.3%,长期看对菲国经济结构是个慢性毒药。

这就是冷冰冰的现实。贸易谈判桌上,靠盟友感情没用,对方政策一刀切,不会因为军事合作多一个基地就网开一面。反倒是弱国主权变成了讨价还价的筹码,经济更依附美国,主权却靠边站。

从头到尾,美国手里拿的都是大棒和胡萝卜,菲律宾只有反复斟酌的空间却没有讨价还价的实力。

未来局势也许还会变数,可现在显然,菲美这场“关税大戏”,赢家早已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