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英国法国德国三兄弟组团跑进联合国大厅,甩下一句话:伊朗不听话,我们要按一下红色按钮,制裁一秒回弹。这消息一出,欧洲街头大爷大妈可能还在买面包,网友的血压已经破表:查查日历,今年不是2015年吗?合着退群三年的人没挨骂,留在群里认真做题的却被当众点炮?
事情得从五年前说起。2015年,伊朗忍痛割爱,把浓缩铀转光、离心机关机,换来一纸《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五常再加欧盟和德国摁满手印:我们给你钱和飞机零件,你别碰核武。联合国第2231号决议把协议钉在墙上,顺带塞了个“快速恢复制裁”按钮:谁觉得伊朗违约,先跟伊朗聊,聊不好再上报安理会,三十天倒计时结束,旧制裁全部复活。听上去挺斯文,其实就是一颗灰色核弹,保不齐哪天突然嘣一声。
这回英法德拍桌子,说的是“我们启动”。镜头切到大洋彼岸,前脚退群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笑得咧到耳根:欢迎接盘侠!再切到莫斯科,俄代表当场吐槽:你们仨这叫拿枪谈生意,勒索还带开收据的。
伊朗外交部连夜发朋友圈:这操作你敢做初一,我就敢做十五。外交部长阿拉格齐把电话打爆,轮番痛批欧洲三国外长外加欧盟大当家,吼得话筒都快冒烟;国会那边更硬核,议员德利加尼掏出一份草案:只要你们真按按钮,我们分分钟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顺便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摄像头全断电。草案下周送议会,桌上没咖啡,只有火药味。
画面到这里,局外人一看就懂:说是欧洲出面,真正拼拳头的还是伊朗和美国。伊朗觉得你欧洲早被美国带着绕圈子跑,2018年说好反制特朗普,结果自家银行关着大门不敢给伊朗打钱,转头又对伊朗航运搞新禁令。现在你们按下按钮,无非就是把锅再甩给联合国,看伊朗怎么跳。
围观群众开始算账:这招对欧洲有啥好处?真想勒住伊朗的脖子,为什么不在2019年动手,非要等到自家能源价涨成座山雕才想起来演戏?宁夏大学阿拉伯研究院的牛老师一句话点了穴:欧洲其实是买一送一,一键送伊朗回去谈判桌,也给美国一个顺水人情,省得死撑天然气账单的德国老板天天跳脚。
算盘打得很响,可伊朗不是吃素的。过去三年,伊朗浓缩铀从3.67%涨到60%,离心机从五千台扩到一万九千台,嘴上还念着“我还是想谈,但底线是你要先让我卖油”。要是这时候真的“枣尚往来”,退出条约,那就等于掀开盖子承认“核武器我也可以有”,下一步就是美以联军飞机排队起飞。上一轮以色列六月刚把伊朗伊斯法罕的地面设施炸出坑,镜头里白墙黑烟十秒钟,全网全部安静。以色列防长那句“有核就打”,没人当玩笑。
更刺激的是,美国对伊朗的石油封锁从银行转到卫星照片,最近又专门派无人机盯出口船。一艘二十万吨的邮轮,只要卖了伊朗油,立刻被封账号;保险公司一脸懵:不给保单?那船东干脆把黑色发呆旗挂到甲板。市场对这类消息早就消化不良,国际油价摸到三个月新高,英国吃瓜车主一看加油机数字,忍不住骂街:你们政客嘴炮爽了,我们钱包瘪了。
可别以为只有司机糟心。全球供应链也被这套制裁滤镜搞到神经错乱,印度炼油厂用阿联酋半成品油勾兑标号,再卖给欧洲,发票上写着“非伊朗原产”,到底哪滴油来自波斯湾,谁也说不清;日韩偷偷给伊朗冻鱼做绿色标识,通过新加坡转口,把海鲜送进欧洲超市。谁都明白,真全网封杀伊朗出口,价格还得往上飙三成,通胀、裁员、选票统统掉一地。
话题拉回伊朗会真的撕条约吗?牛老师拿大喇叭:概率极低。退了条约,等于宣布造核弹,制裁成真,再加上各国担忧战争升级,桶里油价冲百,伊朗老百姓先被美元砍脚;欧洲更惨,能源缺口摆在那里,首相刚宣布把工厂天然气分配优先级下调,再抬一抬伊朗牌,选民直接上街。两边心知肚明,现在的狠话只是摆造型,真正的暗号是“你来谈,我不走”。
时差来到深夜,德黑兰自由塔下人声稀落,社交媒体却热闹炸锅。有人发图:今天出租车加价,明天可能没车跑;有人晒超市货架,番茄酱断货三天。空空如也的柜台边贴着广告:买一包送一张国家团结卡,网友吐槽:国家团结也得先填饱肚子。另一边,欧洲论坛集体吐槽取暖费,一个德国姑娘晒账单:去年五百欧,今年早破千,看这架势冬天的毛毯要盖两层。
所以剧本走到今天,谁都觉得自己手里握着正义。美国盘算明年大选,继续拿伊朗牌催票;欧洲三国外长拉群合影,配上外交辞令“我们不希望战争”,点赞数低到尘埃;伊朗国内强硬派高举“自己的石油换不回来青春”,街头口号比推特热搜还冲。吃瓜的普通人只有一个问题:油价、气价、电费、面粉一袋多少钱?政客扔过来的每一句狠话,都带着超市条型码的加成。
行政楼里的钟滴答滴答走,倒计时30天。伊朗科学家会不会干脆关掉监控摄像头?以色列战斗机机翼会不会再次挂满弹?英国燃油税又要涨几个点?法国面包房老板已经在悄悄算:一条法棍再涨五欧分,老百姓会不会直接抡起棍子?所有的事情像钉在墙上的气球,靠近就会炸,拨开才是唯一活路。
欧洲接下来几周一定会放出烟雾弹:外长会议连轴转、八国电话会议、闭门食堂套餐、背后拉美国开小灶。伊朗也会继续一边喊话“制裁无效”,一边用浓缩铀百分比做谈判筹码。真正的按钮掌握在美国手里,如果拜登政府突然决定以解除次级制裁换伊朗止步60%,欧洲三兄弟又能瞬间变脸“其实兄弟情深”。要知道2018年特朗普退群那天,德法外长也是一脸悲痛“我们还在”,转头各自盘算自家生意。
把镜头拉远,局势像撕开口的快递箱,晃一晃全是窟窿,贴多少胶带都遮不住。普通人能做的只有盯紧钱包,别幻想政客会在冬天替你多烧一度暖气。毕竟,下一次油价暴涨的消息,可能是你的屏幕先弹出来的。英法德这回摆的是乌龙还是王炸?你们赌哪个国家先把空调调到26度以下?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