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江西鸡排哥”李师傅最近可火了,他只卖6元一份的鸡排,却在网络上声势浩大,成了热点话题。别想着他只是在卖炸鸡排,这背后可真有大故事:他有自己的原则,正是这些“底线”让大家看见了他的敬业精神和对工作的满腔热忱。除了鸡排的价格6元以外,比如说他带给大家的情绪价值高达60元,服务更是值600元!实在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一般在4:30以后就不接散户了,因为得去校门口接学生。据说是和学生有约,迟到的话就会被问个不停,有的学生还会生气,还约好了明天放学一定在校门口遇见他,否则就会被吐槽是撒谎精。
再说,学生买鸡排比路人便宜一块钱,而到了十二点以后,价格还会涨一块,目的就是惩罚你犹豫不决的决定。重点是,鸡排哥的本事真不得了,不管排队的人多,他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条,谁先来谁后到,他心里都很清楚,保证不会搞混。他对自己的鸡排品质要求也很严格,要是炸得不好,不会等顾客说,他自己就会觉得不好意思。
不仅如此,他那主理人的台词也挺逗的!“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要是你的袋子被风吹跑了,那我可不承认收了你的钱。”当顾客说自己有点吃饱了,犹豫要不要再买一份时,他一句“希望你给我一次为你服务的机会~”,真是让人没法拒绝啊!
现在,随着“鸡排主理人”的名气越发大,许多网友慕名而来,宁愿排上一小时也要来打卡这场价值6元的“鸡排脱口秀”。排哥一个人可真是忙不过来,只能把老婆、大舅哥和老妈都叫出来一块儿帮忙扮演主理人。不过,虽然节奏变快了,但他的原则始终没变。他依然会在4点半准时收摊赶去学校,又会因为炸过火的鸡排而自责,还是会让每个顾客“打开发袋看一看”。
在如今平台经济逐步颠覆传统雇佣关系的背景下,鸡排哥的“主理人”身份意义非凡,一方面代表着传统手艺在数字时代的延续与变革,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个人经营者的典范精神。不同于那些连锁店的千篇一律,鸡排哥把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深刻融入到生意中——从“炸不到位就会自责的职业愧疚感”,到“限购五份以免让别人等候”的关怀他人的想法,再到“公开经营数据接受监管”的透明度,这些都让他的“人格化品牌”变得难以复制。
这种主理人精神引发了一系列连带反应:他的妻子、母亲等家族成员纷纷加入,打造出了“鸡排家族”的品牌矩阵;周边的小商店也开始效仿他的服务标准,推动整个街区的品质提升;甚至有一些游客专程跑到景德镇“朝圣”,带动了当地的文化旅游消费。这也印证了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在《匠人》里说的那句话:“当一个人把职业当成生命的一部分时,就会激发出超越纯粹经济价值的创造动力。”
其实鸡排哥这次走红啊,看起来像是偶然在网络上爆火,但其实,背后体现的可是诚信经营、热爱工作、信守承诺这些核心价值的必然赢家。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自己经营的不仅仅是一块鸡排,更是一份对顾客的诚信、对学子的陪伴,以及对自己职业的那份满满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