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争,最可怕的敌人到底是谁?是前线那些开着坦克、对着你家轰炸的士兵,还是那些昨天还跟你称兄道弟、今天就把刀子递到你背后的“盟友”?要我说,泽连斯基现在心里估计比谁都清楚,后面这种情况,才真叫人脊背发凉。
这事儿得从他亲手提拔起来的那个将军说起,扎卢日内。这哥们儿在乌克兰国内,那真是神一样的存在。基辅保卫战是他指挥的,哈尔科夫大反攻也是他策划的,士兵们信他,老百姓更是把他当成“战神”。可问题就出在这儿,功劳太大了,威望太高了,总统的椅子坐着就不那么安稳了。
一开始,泽连斯奇估计也没想那么多,觉得找个能打仗的上来,顶住俄罗斯就行。可打着打着,他发现不对劲了。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做的民调,那数据简直是啪啪打脸。有一阵子,扎卢日内的支持率直接飙到百分之九十多,比泽连斯基自己还高。这就有点尴尬了,到底谁才是这个国家的头儿?
权力这东西,最怕的就是有人跟你抢风头。泽连斯基心里那根弦一下就绷紧了。于是,就有了2024年2月那道命令,直接把扎卢日内给撤了。理由说得冠冕堂皇,什么“更新军事领导层”,谁信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典型的功高震主,怕他哪天振臂一呼,自己就得卷铺盖走人。
可怎么安置这位“战神”是个大学问。直接让他回家养老?不行,那么多军人看着呢,民愤能把总统府给淹了。思来想去,泽连斯基想了个自以为高明的招儿:外放。让他去英国当大使,离得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这操作,说白了就是“流放”,让他远离国内的权力中心。
结果呢?这一步棋,简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且还是块巨石。伦敦是什么地方?那是西方政治的心脏啊。扎卢日内到了那儿,人往大使馆一坐,风格跟泽连斯基完全反着来。泽连斯基是天天演讲,满世界要援助,搞得像个悲情英雄;扎卢日内呢,低调得很,不抢镜头,专找那些真正管事的军方大佬、政客谈具体问题,谈武器怎么用,谈战后怎么重建。
西方那帮人精,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务实的军人。他们一看,嘿,这个扎卢日内,不哭不闹,专业能力强,还听话,比那个天天在媒体上“绑架”我们的泽连斯基好打交道多了。于是乎,扎卢日内的大使馆门庭若市,他反而成了西方跟乌克兰沟通的一个重要枢纽。泽连斯基本想把他边缘化,结果给他搭了个直通权力巅峰的梯子。这事儿你说气不气人?
更要命的是,乌克兰的“铁杆盟友”们,也开始掉链子了。最典型的就是美国。那笔600多亿美元的援助,愣是在美国国会里卡了大半年。为啥?因为共和党那帮人非要把这事跟美国自己的边境移民问题捆绑在一起,你不解决我的问题,我就不给你钱。
这下可苦了前线的乌克兰士兵。那段时间,乌克兰炮兵司令都出来哭诉,说前线弹药严重短缺,俄军打十发炮弹,他们才能还一发。最后,战略重镇阿夫迪伊夫卡就这么丢了。士兵们不是不能打,是手里真没家伙了。这种感觉,比被敌人正面击溃还憋屈。泽连斯基在基辅急得跳脚,可华盛顿那边就是不松口。这就是政治,你乌克兰人的命,在美国政客的党争游戏里,算个屁啊。
还有更让人寒心的。波兰,战争初期对乌克兰那叫一个好,收留难民,输送武器,简直是“欧洲的好邻居”。可一牵扯到自己农民的利益,脸说翻就翻。乌克兰的粮食便宜,大量涌入欧洲市场,波兰农民不干了,上街抗议。波兰政府二话不说,直接宣布禁止进口乌克兰农产品。
泽连斯基气得在联合国大会上点名批评,说这些国家在“演戏”,帮莫斯科搭台。这话捅了马蜂窝,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直接回怼,说我们已经给了够多武器了,以后不给了!你看,这就是“牢不可破的友谊”,在几卡车粮食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所谓的盟友,不过是利益共同体,一旦利益冲突,翻脸比翻书还快。
外部压力山大,内部也是一团乱麻。仗打到第三年,人快打光了。征兵令越来越严,一开始是年轻人,后来是中年人,现在连残疾人都想拉去填战壕。乌克兰的社交媒体上,全是妻子找丈夫、母亲找儿子的帖子,看得人心碎。老百姓心里那杆秤开始晃悠了:我们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一个虚无缥缥的“胜利”?
民众的怨气越来越重,对政府的信任度也直线下降。尤其是当大家看到,前线士兵在流血牺牲,后方有些官员却还在大搞腐败,那种愤怒是压不住的。泽连斯基的支持率,从战争初期的九成以上,一路跌到了现在这个尴尬的境地。他那个英雄的光环,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
最让乌克兰人感到迷茫的,还是北约的态度。天天说支持乌克兰,可一到最关键的问题——让乌克兰加入北约,给个明确的安全保障,美国和德国就集体往后缩。2023年在维尔纽斯开会,乌克兰满心希望能拿到一张入场券,结果呢?北约说,我们成立一个“北约-乌克兰理事会”吧,先谈着。这不就是画大饼吗?
说白了,西方就是想让乌克兰当那个消耗俄罗斯的棋子,但绝对不想为了这颗棋子,把自己也卷进跟俄罗斯的直接冲突里。所以,武器可以给,钱可以给,但北约的“集体防御”条款,你想都别想。这条红线,划得清清楚楚。
现在的泽连斯基,就像一个走在钢丝上的人。前面是虎视眈眈的俄军,脚下是摇摇欲坠的民心,背后是随时可能抽走梯子的“盟友”,而旁边,还有一个被他亲手推上国际舞台、虎视眈眈的扎卢日内。
这场戏,恐怕已经不是他能导演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