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广电卡标 19 元 - 月,到手后合

65     2025-10-10 10:18:44

广电卡低价迷雾:19 元月租为何变成 34 元账单?

刷到 “19 元月租享大流量” 的广电卡广告时,很少有人能抵挡这种诱惑。但不少用户激活卡片后发现,账单悄然变成 34 元 ——29 元基础月租加 5 元额外收费,实际支出几乎是宣传价的两倍。这场从 “真香” 到 “踩坑” 的转变,藏着流量套餐市场常见的套路陷阱。

低价宣传的吸引力往往建立在信息差之上。网上充斥的 19 元广电卡广告,大多只用醒目字体突出低价和流量额度,却对关键资费规则避而不谈。有用户回忆,下单时页面全程强调 “首月 0 元”“月租 19 元”,直到收到快递员递来的激活说明,才看见 “优惠期后恢复 29 元原价” 的小字标注。更隐蔽的是流量超额费,广告里只说 “大流量” 却不提限额,一旦用完套餐内流量,就会按 5 元 / GB 自动扣费,刷一部高清电影就可能触发这笔支出。

这种资费 “变脸” 并非个例,而是行业套路的典型表现。部分代理商为冲业绩,会刻意模糊套餐有效期与收费构成:把 “首年 19 元” 包装成 “长期低价”,将 “30GB 通用 + 定向流量” 夸大成 “无限流量”,等到用户激活后才暴露真相。陕西刘女士曾遇到更极端的情况,广告宣称 9 元月租含 2304G 流量,实际收到的却是 29 元 30GB 流量的套餐,客服甚至表示 “没有广告里的资费”。这些操作本质上是利用用户 “先激活再验货” 的被动处境,将选择权变成了 “要么接受涨价,要么注销止损” 的两难。

面对套路,用户并非毫无应对之力。办卡前务必通过广电官方渠道(10099 客服、官网)核实套餐详情,重点确认 “优惠截止时间”“基础月租”“流量构成” 三项核心信息,对代理商口中的 “永久低价”“额外赠送” 保持警惕。激活时仔细核对快递单据上的资费说明,若与宣传不符可当场拒绝签收,避免激活后无法退卡的麻烦。一旦发现账单异常,可保留广告截图、聊天记录等证据,向 12315 平台或通信管理局投诉维权。

通信套餐的本质是服务契约,低价宣传不该成为套路的幌子。当 19 元的承诺变成 34 元的账单,消耗的不仅是用户的金钱,更是行业的信任。对用户而言,擦亮眼睛识破文字游戏是自保之道;对运营商来说,唯有摒弃短期套路,才能真正留住用户。毕竟,再诱人的低价,也抵不过一次真实的失望。

#国庆健康充电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