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银行,一边是 “存 1 万送 2 桶油” 的弹窗广告,一边是 “年化 12% 保本理财” 的短信诱惑 —— 这场金融圈的 “内卷游戏”,正在让所有人买单。
一、先看组扎心数据:一边赔本赚吆喝,一边血本无归
2025 年一季度监管数据直接戳破困境:
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已跌至1.43% ,低于 1.8% 的合理区间警戒线,国有大行更是跌到 1.33% 的低点。
可另一边呢?
辽宁省辽阳警方 2024 年破获的非法集资案里,108 名投资者被 “8%-12% 年化收益” 吸引,投入 2218 万元,最终实际挽回损失不足 1%。
更讽刺的是行业生态:
42 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净利润超 1.1 万亿元,却有城商行员工吐槽:“为了拉存款,我们周末在超市门口给大爷大妈擦鞋”。
“以为占了便宜,其实跳进了坑。”
亏了 50 万的张阿姨抹着眼泪说,这话戳中 2025 年百万受害者的心声。
二、储户的 “甜蜜陷阱”:高息背后藏着啥猫腻?
从业 4 年的银行柜员小林,最近在社交平台爆了个大瓜,撕开了 “甜蜜陷阱” 的遮羞布。
她接待过一位阿姨,拿着 20 万定期存款到期,小林按话术推荐:“这款理财比定期多赚 4000 块!”
阿姨追问风险,小林只能含糊其辞 —— 毕竟她的 KPI 里,这款理财的提成占比最高。
深入聊下来才发现,消费者眼里的 “甜头”,全是精心设计的 “套路”:
1. 赠品诱惑:一袋米换走你的 “流动性”
“存 5 万送一袋大米,存 10 万送电动车”,这是很多银行的常规操作。
上海的李大爷就中了招,为了电动车把活期存款转成 5 年大额存单。
半年后孙子要买房急用钱,提前支取只能按 0.3% 活期计息,里外里亏了近万利息。
“早知道送的是‘后悔药’,说啥也不换。” 李大爷追悔莫及。
2. 高息诱饵:年化 12% 的 “庞氏骗局”
辽阳那家理财公司的讲师付某,靠着一套话术骗了 1891 万元:
“3 个月年化 8%,1 年 12%,保本保息,比银行安全!”
可实际上,这些钱根本没进银行托管账户,全被公司挪作他用,典型的 “拆东墙补西墙”。
直到公司跑路,投资者才发现所谓 “项目” 全是虚构的。
3. 隐形条款:“低息贷款” 变成 “高利贷”
某城商行的贷款专员小王透露,他们会用 “日息 0.02%” 吸引客户,换算成年化才 7.3%。
可合同里藏着 “服务费”“担保费”,实际年化能到 18%。
“客户以为捡了便宜,还款时才发现被套路了。” 小王说这是行业 “潜规则”。
三、银行的 “内卷苦果”:赔本赚吆喝,风险埋雷
平安银行广东分行的客户经理阿丽,最近刚签了 “反内卷承诺书”,终于能喘口气了。
她之前的日子有多难?不管是不是营销岗,都背着储蓄、贷款、贵金属销售任务。
“有个月没完成理财指标,工资只发了 1800 块,还不如去送外卖。”
银行疯狂内卷的背后,是三个躲不开的 “苦果”:
1. 息差收窄:赚钱越来越难
南开大学田利辉教授点破关键:以前银行靠贷款规模扩张赚钱,现在贷款增速放缓,只能抢客户。
为了挖客户,银行纷纷降利率、送福利,导致息差越来越薄。
2025 年上半年,42 家上市银行营收增速仅 0.8%,几乎赚不到钱。
2. 风险飙升:坏账像雪球越滚越大
不少银行靠 “低利率、松审批” 抢贷款客户,看似业务多了,实则埋了雷。
某城商行员工透露:“符合条件的嫌利率高,不在乎利率的根本没还款能力。”
2025 年一季度,多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同比上升 0.3 个百分点。
3. 信任崩塌:储户把钱藏床垫里
小林发现,现在越来越多人宁愿把钱放家里,也不愿存银行买理财。
“上次有个阿姨说,‘你们的话比菜市场砍价还虚’,听得我脸发烫。”
2025 年居民储蓄意愿虽高,但银行理财赎回潮却频频发生 —— 信任没了,再多赠品也没用。
四、“多输” 困局的病根:谁在推着大家走钢丝?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朱克力院长一针见血:
“金融内卷本质是‘短期利益绑架长期价值’,没有赢家。”
病根藏在两个 “错位” 里:
1. 考核错位:只看规模,不看质量
银行的考核指标全盯着 “存款额”“贷款量”,没人关心客户能不能赚钱、风险高不高。
阿丽以前的 KPI 里,“新增理财客户数” 占 40%,“客户收益达标率” 却只占 5%。
“谁有空管长期风险?先完成当月任务保住工资再说。”
2. 认知错位:消费者要 “快钱”,行业缺 “耐心”
张阿姨当初买高息理财时,亲戚劝她 “天上不会掉馅饼”,她却骂人家 “不懂赚钱”。
“看到别人三个月赚了 8%,我也急了,根本没看合同就签了字。”
而银行正好利用这种 “急功近利”,用短期甜头勾住客户,整个行业陷入 “越卷越烂” 的循环。
五、破局的开始:那些 “反内卷” 的银行,已经活明白了
别以为所有银行都在瞎卷,有的已经悄悄转型,既保住了利润,又赢得了信任。
案例 1:平安银行的 “承诺书革命”
2025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广东分行组织 2000 多名员工签反内卷承诺书。
取消 “理财销售提成”,改成 “客户满意度奖金”,员工终于不用再忽悠人。
阿丽现在的工作轻松多了:“我会跟客户说‘这款理财可能亏,但适合长期持有’,反而没人投诉了。”
试点后,该行客户流失率下降了 30%。
案例 2:城商行的 “细分赛道突围”
浙江一家城商行放弃了 “全民拉存款”,专攻 “低空经济金融服务”。
给农户的无人机打药业务放小额贷款,利率合理,还款灵活。
行长笑着说:“大企业抢不过大行,不如服务好本地农户,反而没对手。”
2025 年上半年,该行不良贷款率下降 0.2 个百分点,利润涨了 15%。
案例 3:工行的 “全周期服务”
工商银行在长三角搞起了 “首发经济” 服务,针对生物医药企业推出全周期金融方案:
研发阶段给贷款,临床阶段联合保险降风险,商业化阶段帮出海。
“以前是‘一贷了之’,现在是陪企业成长。” 客户经理说。
这种模式下,客户粘性极高,根本不用靠送米送油抢生意。
六、消费者的真心话:不是爱贪便宜,是没看懂 “陷阱”
采访了 15 个踩过坑的投资者,发现他们不是笨,只是被 “短期甜头” 蒙了眼,总结出三个 “血泪教训”:
1. 赠品再香,别丢 “流动性”
李大爷的教训太深刻:“以后不管送啥,先想‘急用钱时能不能取’。”
记住这个公式:5 年大额存单提前支取收益 = 本金 ×0.3%× 存期,大多时候不如存 1 年定期。
2. 高息再诱人,先查 “牌照”
辽阳案里的理财公司根本没有融资资质,可没人去查。
现在手机上就能查:打开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输入公司名看 “经营范围”,没有 “金融许可证” 的全是骗子。
3. 条款再长,必看 “风险提示”
小林教了个诀窍:拿到合同先找带 “★” 或加粗的部分,比如 “非保本”“可能亏损”。
“要是柜员说‘不用看,都是模板’,赶紧跑 —— 这八成有坑。”
七、行业真相:内卷的尽头,是 “价值创造”
德勤 2025 年金融行业报告指出:58% 的银行高管认为,“恶性内卷正在摧毁行业根基”。
看看这些数据就懂了:
靠送赠品拉来的存款,平均留存时间不到 6 个月;
高息理财的客户,亏损后投诉率高达 92%;
搞差异化服务的银行,客户复购率是 “内卷户” 的 3 倍。
这哪是 “竞争”?分明是 “自杀”。
就像当年的共享单车,拼低价到最后全倒闭了;现在金融行业拼赠品、拼高息,结局也一样。
而那些活下来的,都是像工行、平安那样,从 “抢客户” 变成 “帮客户” 的。
八、破局的 3 大解法:银行、个人、监管怎么发力?
别再抱怨 “套路多”,其实解药就在眼前。
解法 1:银行改 “考核指挥棒”,从 “规模” 到 “价值”
取消销售提成:像平安银行那样,考核客户满意度、收益达标率;
搞差异化服务:城商行扎根地方产业,大行做高端创新服务;
透明化沟通:把风险写在宣传单最显眼的地方,别藏着掖着。
“当银行开始比谁能帮客户赚钱,而不是比谁送的油多,内卷自然就没了。” 朱克力院长说。
解法 2:消费者练 “火眼金睛”,从 “贪甜头” 到 “避风险”
第一步:三秒辨骗局
看收益:年化超 6% 要警惕,超 8% 大概率是骗子,超 10% 直接拉黑;
看资质:没有金融牌照的机构,说破天也别信;
看资金:钱要进银行托管账户,不是公司个人账户。
第二步:算清 “真实收益”
遇到 “日息 0.02%” 的贷款,先算年化:0.02%×365=7.3%,再加上服务费、担保费,才是真实成本。
遇到 “送电动车” 的存款,算一下提前支取的利息损失,可能比车值钱。
第三步:小额试水
第一次买理财,别投超过家庭存款的 10%,观察 3 个月再决定要不要加投。
记住:真正的理财是慢钱,快钱背后全是坑。
解法 3:监管架 “防护网”,从 “事后罚” 到 “事前防”
整治乱象:像上海、广东那样,严查房贷返点、变相贴息等行为;
普及教育:在社区、老年大学开 “防骗课”,把辽阳案做成警示片;
优化牌照:严格审批金融资质,不让 “李鬼” 混进市场。
2025 年上半年,全国非法集资立案数同比下降 22%,这就是监管发力的效果。
九、最后想说:不是金融太坑,是内卷走偏了路
工商银行董事长最近在业绩会上说:
“银行的本分是帮客户管好用好钱,不是靠套路赚快钱。”
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
银行内卷送赠品、炒高息,不是 “会做生意”,是忘了 “金融为民” 的初心;
消费者贪小便宜、追高收益,不是 “贪心”,是缺乏专业的理财知识。
看看平安银行的变化:取消提成后,客户反而多了,因为大家信得过;
看看那些聪明的投资者:只买合规理财,慢慢赚收益,反而没亏过。
所谓的 “多输困局”,其实是 “短期思维的代价”。
就像当年的 P2P 崩盘让大家学会了看资质,现在的内卷也在教会我们:
金融的本质是信任,不是套路;理财的核心是保值,不是暴富。
与其抱怨 “被坑”,不如像那些清醒的银行和投资者一样主动改变 —— 毕竟,能守住本金、赚踏实钱的人,永远不会被内卷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