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亿股民迎强心剂:外资涌A股、公募定方向,中国资产迎全球重估

179     2025-10-11 00:07:53

外资4天狂买300亿,公募集体锁定四大赛道,中国资产正迎来全球资本的重新定价。

A股市场的“超级引擎”正在发出轰鸣声。 2025年9月,外资净买入46亿美元创下近一年新高,今年累计流入已达180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态势。 仅5、6月份,净增持规模就达到188亿美元。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在四季度策略中一致看好科技股、新消费、互联网和创新药四大赛道。 随着大盘指数突破十年新高,市场正进入“震荡抬升”阶段。

北向资金近期以罕见的速度涌入A股市场。 5月23日单日净买入80亿元,创下半年新高。 随后在4天内狂买300亿元,显示出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强烈看好。

野村证券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大型新兴市场基金正加速配置中国股票。 6月中国股市获得外资机构投资者12亿美元的净流入,7月这一势头进一步扩大,总净流入增至27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提供的数据证实了这一趋势,该行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预计,中国股市接下来将迎来更强劲的资金流入。

韩国投资者也已向香港股票交易注入58亿美元,这一金额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额。

外资机构持股比例接近政策上限的现象,也反映出国际资本的强烈入场意愿。 根据相关规定,全部境外投资者对单个上市公司A股的持股比例总和不得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的30%。

目前,双环传动、华明装备、宏发股份等A股上市公司被境外投资者“爆买”,境外投资者持股比例均超过24%。

随着四季度来临,多家公募基金发布2025年四季度策略,一致看好科技股、新消费、互联网和创新药四大方向。

鹏华基金表示:“对比历史,科技行情整体还未到过热阶段,科技行情有产业基本面变化的支撑。 ”他们认为四季度需关注科技板块内部局部拥挤度过高的问题,在交易层面可以关注涨幅相对滞后且基本面有积极变化的方向。

长城久恒灵活基金经理储雯玉指出,A股市场的这轮亮眼表现主要源于政策托底、科技突破、资金驱动三重因素。 政策面积极发力,构建市场稳定机制;科技产业突破引领新动能,成为行情主线;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交投活跃度增强。

平安基金分析认为,今年增量资金供给有所提速。 年初以来,资金供需波动有所加大,年初两融配合ETF共同托举市场向上突破,4月ETF在市场下跌中再度发力,贡献重要托举增量。

二季度后开始,增量资金再度发力,两融资金贡献重要增量,ETF增量资金也由此前的宽基主导转变为行业与主题ETF主导。

当前金融市场正处在低利率环境中,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处在历史低位。 这一环境促使资金从债券市场和存款转向股市,寻求更高回报。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在研报中指出,本轮A股上涨得益于流动性改善,资金正在从债券市场和存款转向股市。 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有助于引导增量资金入市,推动市场风险偏好进一步上升。

华宝基金权益投资副总监夏林锋表示,A股市场已经明确出现政策转向和公司业绩企稳的信号。 需求端稳住楼市股市,供给端整治“内卷式”竞争,产业端AI引领新的创新周期、“新消费”成为内循环新载体、“新能源”正在走出内卷困境。

富国基金的基金经理易智泉从全球视野角度分析认为,中国资产正在面临新的价值重估。 “在几乎所有产业类别中,中国都能实现产业自主,并且具有价格优势。 尤其是在高端制造业方面,不少中国公司与海外对标公司市值相差巨大,未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

2025年以AI为代表的科技叙事逻辑改变,开启了A股一波强劲的牛市行情。 国内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军工、创新药及新消费等多个领域接连迎来技术突破与产业机遇。

华商基金陈夏琼指出,以AI为代表的产业趋势还在加强,重点关注上游材料、AI电力设备、包括机器人和智驾在内的AI下游应用等方向。 她认为上游材料环节受益于海外链、国内链、端侧等下游需求集中爆发,是量价齐升的关键领域。

2025年一季度以DeepSeek为主导的中国本土AI模型研发出现关键性突破,外资正在重新评估中国在AI、绿色制造等领域的战略优势。 科技卡脖子的风险解除后,市场对成长股的预期彻底打开,半导体、AI等赛道的天花板被无限抬高。

富国创新科技的基金经理罗擎表示:“AI投资需要以产业的视角来看待,AI投资不止海外算力,国内算力同样不容忽视;AI投资不止光模块/PCB/服务器,还有AI应用。 AI产业看不到发展的尽头,终将改变整个社会及生产关系。 ”

外资在A股的操作呈现出明显的偏好特征。 外资持股比例最高的五家公司分别是宏发股份(23.58%)、宁波银行(23%)、汇川技术(21.85%)、美的集团(21.78%)和宇通客车(21%),这些公司分布在全球继电器、银行、工业自动化、家电和客车领域的龙头地位。

红利资产成为外资配置的重点方向之一。 新集能源不仅被科威特政府投资局重仓1502万股,社保基金和澳门金管局也大手笔买入。 南钢股份每年稳定分红15亿左右,直接被摩根士丹利重仓4734万股。

科技成长板块是外资关注的另一重点。 电子行业成为外资调研最密集的领域,4月以来有112家电子公司被外资调研。 最受追捧的是汇川技术,吸引了180家外资机构扎堆调研。

这家工业自动化龙头透露,他们的工业机器人已在泛3C、光伏、锂电等行业大规模应用,未来还要加速布局。

消费复苏领域也成为外资悄悄布局的方向。 挪威中央银行三季度大举增持红旗连锁223.5万股。 高盛集团则新晋成为克明食品前十大流通股东。 比尔盖茨基金和阿布达比投资局更是联手加仓北新建材。

富达国际基金经理Jochen Breuer表示:“中国市场的许多消费细分领域或将迎来盈利复苏机会,同时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股息率。 ”

随着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数量已达900家,今年以来新增40家,证监会表示还将出台更多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改革举措。 外资机构正加速向中国市场投出“信任票”。

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日益浓厚,之前处于低配状态的一些海外机构资金,今年通过QFII等渠道回到中国市场。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密集披露,QFII上半年重仓股及持股变动情况浮出水面,超过7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