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融结合的浪潮中,江铜产融以一套 “接地气” 的文化实践给出了答案。作为江西铜业集团金融板块的管控平台,江铜产融通过 “融・进” 文化体系,将金融工具与产业需求深度绑定,不仅实现了并购企业的高效整合,更在乡村振兴、股权投资等领域创造了显著价值。2025 年最新数据显示,其资产规模突破 800 亿元,利润总额三年翻番,AAA 信用评级的获得更是印证了文化驱动的战略价值。这绝非简单的 “金融 + 产业” 叠加,而是江铜产融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发展动能的生动实践,藏着产融协同的核心密码。
一、文化破局:从 “物理整合” 到 “化学反应” 的蜕变
江铜产融成立初期,旗下 7 家单位分布 16 城,业务涵盖期货、证券、融资租赁等多元领域,文化离散、价值冲突成为协同发展的最大障碍。为破解这一难题,江铜产融耗时一年开展 79 场深度访谈、171 份问卷调研,最终提炼出 “融・进” 文化核心理念。这一过程如同拼图游戏:金瑞期货的 “奋斗者” 文化、财务公司的 “匠心” 服务文化、江铜租赁的 “开放进取” 基因被有机融合,形成 “赋能产业、服务生态” 的企业宗旨。在深圳融资租赁公司,一位老员工指着墙上 “用未来思考今天” 的标语说:“我们做设备租赁,就是用金融的‘未来’支持产业的‘今天’,这和集团理念不谋而合。” 这种文化共识的达成,让并购企业从 “各唱各调” 变为 “同频共振”。文化落地需要制度护航。江铜产融梳理 97 项管理制度,建立 “制度体检” 机制,重构管控框架。在信贷审批流程中,嵌入 “产业风险评估” 环节,要求金融团队不仅看财务数据,更要深入分析产业链痛点;在绩效考核中,增设 “协同贡献度” 指标,鼓励跨板块资源共享。这种 “制度塑形” 让文化理念渗透到业务肌理,2025 年跨板块协同项目贡献利润占比超 30%。
二、文化赋能:从 “业务工具” 到 “战略引擎” 的跃升
在赣南苏区的田间地头,金瑞期货的 “保险 + 期货” 项目成为文化赋能的典范。项目负责人陈慧君带领团队用 “农家话” 解读金融术语,将生猪、油菜花等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截至 2025 年,该项目累计赔付 2000 万元,帮助农户稳定增收。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文化理念的渗透让金融服务从 “冷冰冰的工具” 变为 “有温度的支持”—— 农户从抵触到主动学习金融知识,返乡青年用期货工具规划生产,乡村振兴真正实现 “授人以渔”。江铜投资聚焦 “一点六线” 战略,将文化理念转化为产业洞察力。在路凯智行项目中,投资团队不仅评估技术可行性,更深入研究矿山无人驾驶的产业生态,预判其对江铜集团降本增效的价值。这种 “文化 + 产业” 的双重考量,让江铜产融在氢能、AI 运营等新赛道精准布局,2025 年股权投资项目平均 IRR 超 25%。正如江铜基金董事长刘华所说:“我们投的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产业升级的文化共识。”
三、文化管理师:产融协同的 “隐形架构师”
江铜产融的实践,凸显了企业文化管理师的战略价值。在金融行业,文化管理师不仅是 “活动组织者”,更是 “战略转化器”,面对并购企业的文化冲突,管理师需像 “文化人类学家” 般深入调研。江铜产融的文化管理团队通过分析各子公司的历史沿革、业务特点,提炼出 “协同、创新、担当” 的共性基因,并设计 “融・进” 文化手册,让新员工入职即接受 “文化洗礼”。这种精准解码,避免了文化整合的 “一刀切”。企业文化管理师需具备 “金融 + 文化” 的复合能力。在江铜产融的风控体系中,管理师将 “科学、合规” 的文化理念转化为 “三道防线” 制度设计,既保障风险可控,又不束缚业务创新。这种 “刚柔并济” 的设计,让文化真正成为业务发展的 “脚手架”。企业文化管理师需用数据证明文化的价值。江铜产融通过员工满意度调研、协同项目贡献率等指标,量化文化建设成效 ——2025 年员工文化认同感提升 35%,跨板块协同项目数量增长 60%。这种 “以数据说话” 的方式,让文化投入不再是 “软指标”,而是可量化的战略投资。
四、文化觉醒:从 “企业命题” 到 “社会共识” 的跨越
江铜产融的探索,对企业、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启示意义,对企业:文化不是 “锦上添花”,而是 “雪中送炭”。在经济下行期,江铜产融凭借 “融・进” 文化凝聚人心,2025 年员工主动离职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5 个百分点。对个人:文化是职业发展的 “导航仪”。金融市场部员工胡熠斐从基础岗位成长为投资经理,正是得益于 “崇德、尚才、有为” 的人才理念 —— 公司为她提供 REITs 等创新项目的实践机会,她用专业能力证明了文化与个人成长的共生关系。对社会:文化是产融协同的 “润滑剂”。江铜产融的实践为国企改革提供了范本,其 “党建 + 文化” 模式被纳入江西省国企改革案例库。正如江铜集团董事长所说:“当金融工具插上文化的翅膀,才能真正飞出‘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的抛物线。” 在产融结合的深水区,企业文化管理师正是那掌握航向的舵手 —— 他们用文化的力量,让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实体经济的良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