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中部,一块叫刚果(金)的土地,几十年间经历了三次“死亡人数破百万”的大灾难。曾经有学者这样形容:“刚果是地球上最富饶却最苦难的地方。”一个国家明明地下埋着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钴、铜,还有超级丰富的金矿,却年年被列入“最不宜居国家”前三。为什么?堂堂一个资源王国怎么就成了泥潭?这个谜,今天我们来一探究竟。
“富人打架,穷人遭殃。”刚果的故事,基本就这逻辑。有人说是殖民掠夺的孽种,有人说是非洲自己搞不定。刚果金牌大戏刚登台,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自诩“慈善家”,结果一转头就把“刚果自由邦”变成了自己家的后花园。英国讽刺漫画家直接画出来——慈善家门前贴“禁止入内”,私家财产的大门却敞开。到底是帮扶还是打劫?讽刺还没落地,枪炮已经响了。可利奥波德就本事大到没人敢管,欧洲各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难不成,这才是国际规则的潜台词?我今天说不完,你心里肯定还得再问一句:那刚果自己的人真的都没想法?
说实话,刚果不是没人反抗。到了1960年,非洲独立浪潮可热闹了,刚果也顶风宣布“我们独立啦!”大家搬着板凳看卢蒙巴等民族主义领袖上演新时代大戏。老百姓本来满腔希望,以为终于轮到自己当家。可没想到,比利时那边刚松手,加丹加省就说“我要分家啊”,联合国赶紧来调解,美国情报局趁火打劫扶持新势力。卢蒙巴最后被绑架惨死,成为非洲版的“人民英雄”,很多非洲邻国都开会缅怀。普通刚果农民怎么想?“咋的,还没等日子好过就又乱了!”新闻里讲究什么国际局势,村里的生活还是老样子——地没人种,粮没人管。
外界看着风平浪静——联合国介入、武装分子四散、各派一桌坐谈。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台面下的勾心斗角刚开始。有人说,外部势力退出了,刚果很快能稳住。可反对派却喊:“怎么稳?总统换了仨还不是一团乱!”老百姓更无奈,“以前是比利时人抢咱土地,现在干脆本国官员来分蛋糕。”眼看着饥荒、失业、抢矿接二连三来袭,国际新闻上渐渐换了题,刚果的苦变成了背景板。有经济学者甚至发表论文,说非洲国家天生治理困难,因为“没人愿意做牺牲品”。可现实是,牺牲最多的总是普通人。
1994年邻国卢旺达突然发生大屠杀,刚果东部瞬间多了几百万人口。边界线一夜之间成了战场,卢旺达、乌干达趁机插手,搅乱了本就不安分的刚果。卡比拉领导的武装联盟混着图西族的援手一阵猛攻,直接杀到首都金沙萨。蒙博托王朝轰然倒塌,国家一夜换姓改回“刚果民主共和国”。全世界一片哗然:怎么又变天?当初蒙博托还被赞成“强人救国”,转眼却成最臭名昭著的独裁。新闻评论员调侃:“刚果的国名变得比天气还勤快。”其实老百姓压根没时间管国名,他们更关心明天还能不能吃上饭。
局势看似稳定,大家以为终于迎来了和平终点。没想到,卡比拉一通“赶外军”的操作,邻国再次怒了,第二次刚果战争就这样爆发了。局势比第一次还复杂,西部政府、东部反对派、卢旺达武装、乌干达大军、津巴布韦和安哥拉援军……哪是什么国家,这根本是多国演义。和平协议一出,卡比拉突然被刺杀,他儿子临时上阵。联合国派出大批维和部队,国际特派员忙得脚不沾地。分歧却越来越大——地方军阀不认新总统指挥,资源大户自己组建武装,矿产争来争去,怨气冲天。大伙儿已经分不清谁是解放者,谁是压迫者。
说回头,刚果的怪圈到底是谁造成的?外界总说“你们非洲就是治理能力差”,还夸自己援助多给力。不少国际组织喜欢在报告里说“只要政治改革就能成功”,赞扬几句强人上台、和平协议,两手一摊就撤人。不好意思,问题要真就这么简单,刚果早成瑞士了。当地政府每换一茬,新的利益团体立刻占坑,大国博弈的棋盘挪来挪去,刚果百姓却只能等“那天会不会更差”。国际媒体拼命“唱衰”,但你真去问问刚果那些工厂的工头、“矿老板”和街头小贩,谁都知道,活着比梦想更重要。有人表面上夸刚果资源丰富,其实就是看中那一口矿;说非洲要自己站起来,盼的却是能再捞一把。所有的“发展愿景”都画得很美,可纸上谈兵换不来明天的一口饭。
大家觉得,刚果(金)真的只是因为“自身问题”才一直动荡?还是因为那一口矿藏和外面的贪婪眼光才让这个国家一直不得安宁?有人说“只要走向民主就有春天”,可现实是,外国投资一到矿区就如狼似虎,谁家随便送来资本算“援助”?有人说“内乱是自身不争气”,可事实是外面干涉一停,刚果能立马走出困局吗?到底是刚果自己的错,还是全世界“合伙人”不停地掺和?如果换作咱们中国,遇到这种情况,有没有别的法子能跳出死循环?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说说你的主意,咱们一起聊聊,这世界上的“富矿穷人”到底该咋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