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的电话线,现在大概比西伯利亚的冬天还要冷。当初“合作无上限”的誓言还在耳边回响,可扭头一看,身边哪还有什么铁哥们?只剩下一群揣着计算器,随时准备跳船的“生意伙伴”。都说树倒猢狲散,可这棵曾经遮天蔽日的巨木还没倒呢,猴子们就已经在盘算着去哪片新林子了。
这就很有意思了,当初2022年2月那场“特别军事行动”的剧本,普京大概是按着爽文写的,以为王师一到,所向披靡。结果呢?硬是把一场闪电战,打成了看不到头的消耗战,愣是把自己从棋手打成了棋盘。更要命的是,环顾四周,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成了孤家寡人。哈萨克斯坦这种前苏联的“亲儿子”,现在都敢公开划清界限,瞅着机会就想在边界问题上给你来点小动作;亚美尼亚更是干脆,感觉被坑了之后直接一头扎进了西方的怀抱。那个所谓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现在听起来就像个笑话。
这种绝望的时刻,任何人都得找根救命稻草吧?普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越过乌拉尔山,投向了东方。毕竟,北京的表态听起来总是那么熨帖——反对单边制裁,不允许俄罗斯倒下。中俄贸易额蹭蹭往上涨,中国的商品塞满了俄罗斯的货架,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也源源不断地输往东方,这画面,怎么看都像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可问题是,俄罗斯真正想要的,是那些能在战场上扭转乾坤的“大杀器”,是真金白银的军事援助。但这个,真的没有。
为什么?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为爱发电”。中国这盘大棋下得明明白白。直接下场帮俄罗斯?那就等于提前跟整个西方世界掀桌子,把自己几十年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全押上去,这买卖怎么算都不划算。现在这样就挺好:让俄罗斯在前面顶着,持续消耗美欧的精力,自己则以一个“中立调停人”的姿态,既能打折买能源,还能闷声发大财。一个半死不活、吊着口气的俄罗斯,对中国来说,远比一个强大到无法控制,或者一个彻底崩溃、权力真空的俄罗斯更有用。这就是现实,冷酷但真实。至于那些沙俄时代割走的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那些历史旧账,平时可以不说,但真到了要赌上国运的时候,谁心里还没本账呢?
东边的巨人指望不上,那南边那位“老朋友”印度呢?莫迪老仙的操作确实够骚,一边在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对话”里跟美国人眉来眼去,一边又把俄罗斯的打折石油买爆了,加工一下再高价卖给欧洲,当起了“二道贩子”,赚得盆满钵满。联合国里,该弃权的弃权,该反对的反对,姿态做得足足的。这让莫斯科多少感觉心里暖和了一点。
可千万别把印度当成救世主,那会输得连裤衩都不剩。印度的外交哲学就俩字儿——“投机”。谁给的好处多,谁就是朋友,但这个朋友身份是有保质期的。今天能为了廉价石油跟你称兄道弟,明天就能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下翻脸不认人。你指望一个连自家军队武器都造不明白,先进装备全靠“买买买”的国家,能给你提供什么实质性援助?无非就是贡献点GDP,再在国际上帮你喊两嗓子,撑撑场面。对于一场关乎国运的战争来说,这点支持,跟给撒哈拉沙漠浇一杯水有什么区别?说白了,印度这头“摇摆的大象”,只是恰好路过你的麦田,顺便啃几口免费的午餐,你还指望它为你去撞倒农场主的栅栏?想太多了。
路走到这里,似乎已经是个死胡同。继续打下去,国库耗干,人心涣散;扔核弹?除非普京想带着整个俄罗斯从地球online里删号。那还能怎么办?最不想听的那个答案,可能就是唯一的出路:找美国人谈。
这听起来很丢脸,甚至有点天方夜谭,但仔细想想,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对华盛顿来说,一个彻底垮掉、核武库失控的俄罗斯是个巨大的麻烦,远不如一个被揍趴下、但还能喘气的俄罗斯来得好用。只要俄罗斯还在,欧洲那帮盟友就得乖乖地抱着美国大腿,北约也就有了继续存在的意义。所以,只要普京愿意低头,在乌克兰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比如说退回到战前状态,甚至默认克里米亚问题可以再商量,美国人不是没可能松一松脖子上的绞索,给条活路。毕竟,美国的战略重心早就转移了,那个被他们定义为“唯一竞争对手”的,可不是日渐衰弱的俄罗斯。
对俄罗斯自己而言,一场“体面”的妥协,也能保住现有精英集团的利益。战争的代价最终还是得普通人来承担,而那些寡头们的游艇和豪宅可不想被充公。所以,你看,这可能不是投降,而是被包装成一种“战略性转进”。先退一步,让中美两大高手去华山论剑,自己躲在山洞里舔舐伤口,回回血,没准将来还能瞅个机会,再出来搅动风云。
只是,即便如此,帝国的黄昏也已降临。未来的俄罗斯,最好的结局,或许就是变成一个资源版的“加拿大”,守着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矿产,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彻底边缘化。它融不进欧洲,也领导不了亚洲,最终只能更加依赖身旁的东方邻居,成为一个巨大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地。那只曾经让世界战栗的北极熊,可能再也回不到冰原之巅了。或许,学会如何在洞穴里蛰伏,比在寒风中孤独地战死,要来得更明智一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