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欠债38万亿,成立部门省钱是演戏,被警告会成希腊

181     2025-11-21 15:30:40

说真的,有时候看大洋彼岸那点事儿,你都分不清是国际新闻还是三流喜剧。

就拿最近这事儿来说,美国财政部那边跟拉警报似的,说国债规模已经冲破了38万亿美元。什么概念?就是那种你家计算器按零都得按半天的数字。增速呢?除了疫情那会儿玩命撒钱救市,现在就是史上最快。

结果你猜怎么着?白宫那帮西装革履的精英们,面对镜头,一个个气定神闲,表情管理拿捏得死死的,主题思想就一个:问题不大,形势向好,一切尽在掌握。

这画面,绝了。

像极了你一个远房亲戚,信用卡刷爆了十几张,天天靠借网贷活着,但每次家庭聚会,他都得是穿得最体面、嗓门最大、吹牛最狠的那个。你说他心里不慌吗?我估摸着他夜里愁得都拿头撞墙,但在人前,那份“我过得很好”的派头,是最后的尊严,不能丢。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还不是数字本身,而是他们捣鼓出来的那些骚操作。

你听过一个叫“DOGE”的部门吗?别笑,不是那个狗头表情包,全称叫“政府效率部”。特朗普二进宫,特意请来了马斯克当这个头儿。听着是不是特靠谱?硅谷钢铁侠,科技狂人,来给臃肿的政府机构减肥瘦身,抓贪官,砍浪费,简直是爽文剧情照进现实。

口号喊得震天响,说什么要“搜寻政府内部的浪费性支出”。那阵仗,搞得跟《人民的名义》似的,好像分分钟就要从哪个部门的墙里抠出几亿美元现金来。

结果呢?

几个月过去了,《政客》杂志和《纽约时报》的记者们拿着放大镜去查,发现这“DOGE”部门,雷声大雨点小。宣称取消了一大堆合同,结果人家一核对,大部分合同还好端端在那儿,钱也一分没少,压根就没退回财政部。白宫自己报上来的“节约”数据,也是一笔糊涂账,东拼西凑,错漏百出,专业人士都看不懂。

说到这儿,你品出点味儿来了没?

这哪是真想省钱啊,这分明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一场演给全体国民看的“降本增效”真人秀。目的不是真的“降本”,而是要让大家看到“我们正在努力降本”的姿态。

这就像公司效益下滑,老板不开源节流,却规定全体员工下班必须关灯,打印纸必须双面用。省下那点电费纸钱,够付一个月的房租吗?不够。但这个动作传递了一个信号:你看,老板在乎成本,他在想办法了。至于真正烧钱的那些窟窿,比如某个副总拍脑袋上马的赔钱项目,谁敢提?

马斯克后来跟特朗普闹掰了,这出戏也就不了了之。但你不得不佩服这手腕,用一个“网红”人物的个人光环,来掩盖一个结构性的财政黑洞。这操作,比好莱坞的编剧脑洞还大。

闹剧归闹剧,账单可是实打实的。

38万亿的债,每年光是利息,就够全世界所有国家玩儿命干上好一阵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是那个专门给各国经济体检的“老中医”——最近也撂下狠话了。报告里说,照这个玩法下去,用不了十年,美国的债务占GDP比重,就要超过希腊和意大利。

嘿,这可就有意思了。

想当年,希腊、意大利是什么形象?那是“欧猪五国”里的典型代表,是全世界财经媒体嘴里的反面教材,是懒惰、挥霍、不负责任的代名词。谁敢把如日中天的美国跟这俩“破落户”放一块儿提?那简直是侮辱。

现在呢?人家IMF直接把话筒怼脸上了:别笑话别人了,你快活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了。

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嘲笑别人家的屋顶漏雨,没成想自己家的地基正在被白蚁啃噬。

那问题来了,窟窿到底是怎么捅出来的?

原文里提到了那部“一项宏大而美好的法案”。这名字起的,多有气势。实际上干了两件事:第一,延长富人和大企业的减税政策;第二,给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扩编,大规模驱逐移民。

你看看,这操作又是教科书级别的。

说白了,政治这东西,尤其是在选举周期里,就是一场大型的“讨好”比赛。减税,讨好了谁?那些能给你提供巨额政治献金的富豪和大财团。他们高兴了,你的竞选金库就满了。扩编ICE,搞强硬的移民政策,讨好了谁?那些觉得工作被抢、社区变乱的铁杆票仓。他们爽了,你的选票就稳了。

至于钱从哪儿来?小事一桩。

政府又不是个人,没钱了不能去借高利贷。政府可以直接印,可以发国债。这就像一张无限额度的信用卡,先刷了再说。这一代人享受了减税和所谓的“安全”,代价谁来付?下一代人,下下代人。

这事儿就像你手头紧,但为了在朋友面前有面子,硬是刷信用卡买了个大牌包包送人。收到礼物的朋友对你赞不绝口,你在派对上风光无限。面子有了,里子空了。账单嘛,下个月再说。下个月还不上?那就办张新卡去套现。

美国政府现在干的,就是这个事儿。用未来的钱,买今天的选票和政治稳定。

更要命的是,这玩意儿会上瘾。

一旦开了减税的口子,谁敢再加回去?哪个政客敢站出来说:“各位亲,为了国家未来,咱们得勒紧裤腰带,把税给我交回来。”他第二天就得被选民的口水淹死。一旦开了大举发债的口子,谁还愿意过苦日子?印钱多容易啊,开关一按,数字就来了。

所以,你就看到一个怪圈:赤字一年比一年高,国债一天比一天多,但谁也不敢踩刹车。民主党上来,要搞福利,要搞绿色能源,花钱。共和党上来,要减税,要扩军,也花钱。手拉手一起往悬崖底下冲,唯一的区别就是冲刺的姿势不一样。

普通老百姓对这事儿有感觉吗?

说实话,大部分人没感觉。38万亿,跟我每月要还的房贷车贷有什么关系?财政赤字,有我信用卡账单上的赤字吓人吗?

这就是最阴险的地方。

联邦债务这东西,它不像一记重拳,打得你眼冒金星。它更像一种慢性毒药,或者说,像温水煮青蛙。你感觉不到明显的疼痛,但它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美国政府问责局(GAO)有个警告,说按这个速度,到2044年,政府支付国债利息的钱,将超过支付给所有美国人的养老金(社会保障支出)。

这是什么概念?

等于说,再过二十年,美国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头,不是用来给老百姓修桥铺路,不是用来投资教育和科技,甚至不是用来支付退休金和医保,而是拿去还以前欠下的债的利息。

整个国家都在为过去的挥霍“打工”。

到时候,所有公共服务的质量都会下降,所有对未来的投资都会被挤占。你想让政府帮你点什么?对不起,没钱,钱都拿去还利息了。这才是对普通人最沉重的打击。

还有那个看不见的“美元霸权税”。过去几十年,全世界都用美元,美国缺钱了就印,反正有全世界帮它分担通胀。这件“皇帝的新衣”让美国占尽了便宜。但信用这东西,是会被透支的。美国信用评级已经被连续下调三次了,这就是警告。如果有一天,大家觉得你这个“老赖”不靠谱了,不愿意再用你的钱了,那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到那时,印出来的美元就真成了废纸,国内的通胀会爆炸,所有人的财富都会被洗劫一空。

你看,财政部长还在那儿信誓旦旦地跟媒体说:“我们明年在削减赤字方面能取得重大进展。”

你听听,这话术,是不是跟你那办了卡就找不到人的健身房销售一模一样?永远在承诺,永远在画饼,但你永远也看不到结果。

一场由政治精英导演,华尔街配合,全体国民参演的魔幻现实主义大戏,正在上演。每个人似乎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说着该说的台词,做着该做的事。只是没人去问,这出戏的结尾,到底是什么。

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觉得自己挺无辜的。

可这雪,终究是要崩的。

这事儿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呗。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