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学
七月上旬,当地登山协会在微信群里发出一个倡议:组织一次新宁镇烟溪古道古洞休闲游。我欣然响应,毕竟是在县境之内,又可满足登山的欲望。
出发前,我备好一个双肩背包、一双登山鞋和一根登山杖,再把清凉油、皮炎平、创可贴等物品打包好放入背包内。按预定时间,早上我们一群二十人的登山爱好者,分坐四部小车,一同向武宁县新宁镇严阳村方向出发。不久,就到达了登山路口,把车停稳当后,每人带上登山必备品,就向登山区徒步行进。
进山最初的一段是比较宽的,四轮卡车都可以开进去,以前大卡车常到山脚下来拖运木头或毛竹。现在还有村民住在这段路边,他们在这里放养山羊和养蜂。山路上到处散落着黑色的山羊粪粒,因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闻的气味。沿着沟渠,向山上攀爬,山路越来越窄,路上的石块长满了青苔且潮湿,路面还一些积水。可见平时行人稀少,我们拄着登山杖,小心翼翼地行走,以防摔倒。
据说,这条登山路有100多年的历史,我们确实可以看到有些石块上留有很深的印痕。沿着溪涧边行走,一路上目睹到清澈见底的泉水淙淙地向下流去,山泉的流动声、虫鸣声及鸟鸣声交织在一起,它们似乎在合奏一首自然的曲子。在行进中,你会发现一些有趣的植物颜色和形态,有的植物藤蔓粗壮且结实,这不就是自然界的秋千吗?我注意到一种藤本植物垂下数条红色丝带,甚是吸引人。当然,路途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山上的蚊虫特别多,一不小心就被它们叮咬,树边的荆棘也不少,稍不留神它们就会划破你的衣服或皮肤,此时你就知道戴上手臂罩、脸罩和遮阳帽的好处了。
山路越来越陡,再加上潮湿的青苔,就充满了各种危险的变数,这个时候大家需要相互协作。有人要站在关键位置上,搀扶着需要帮助的人走过危险地带。上午9时左右,我们到达了古洞的位置。洞口较大,洞壁有一些空隙,太阳光会顺着缝隙漏进来。洞中大约可容下三四个成年人,这是大自然不知何时形成的一个古洞。每当下雨时,人们就可以进洞避雨,真是天赐的庇护所。
从古洞继续向上,有一段溪涧的水突然像蒸发掉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大约十分钟的路程都是断流的,再向上又出现了滔滔不绝的溪流,我感到很纳闷,“为什么中间一段会断流呢?”有人解释说,山涧的下面有暗河,当溪流不够大时,地面上的水就会渗入暗河而形成枯竭现象。
登山或其他的户外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亲近自然,放松自己,寻找自然界给人们带来的灵感、激动、惊奇和快乐。当我们遇见陡峭而峻伟的岩石时,总会有一种冒着风险也要跃跃欲试去攀爬的冲动;当人们亲眼目睹飘逸的瀑布飞流直下的时候,会禁不住地想起诗仙李白游览庐山时曾写下的壮丽诗篇而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当你瞧见清澈见底的大水潭时,就有可能按捺不住、脱下衣服而跳入潭中一游为快;当人们见到高高的悬崖边靠着一棵大树时,许多人就会像小孩一样迫不及待地爬上树枝,鸟瞰山下旖旎的风光。
此次登山,在溪流旁的岩石隐蔽处,我们还发现了一个鸟巢,走近一看,里面竟然还待着一只嗷嗷待哺的雏鸟。有人出于好奇,从鸟巢中小心翼翼地掏出幼鸟进行观赏和拍照,然后又谨慎地放回原处。我猜想,小鸟一定吓坏了,也许鸟妈妈就站在不远处的树枝上,密切地注视着这里发生的一切呢!
这次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队员,莫过于同车的林师傅。你绝对想不到他已七十有二了,看上去就像一个六十岁左右的人,他的身上露出健硕的肌肉,一眼就知道是一个爱好锻炼和乐观向上的人。林老很爽朗和健谈,一路上他谈了一些个人经历、家庭情况和对生活的理解。从他的谈吐中,可知林老是一位林业退休工人,曾在严阳和其他山林进行过多次的勘测,爬山越岭那是常有的事。他特别讲述了在山中工作的各种经验和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人和事,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大山养蜂人在各处山头上收割蜜蜂的不易。我不禁对林老的见识和他对自然的爱,肃然起敬!
上午10:30左右,我们到达了目的地。这次登山活动,虽然时间不算长,登山的难度相对较小,但同样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为我们是一群热爱自然、崇尚运动、有着满满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