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证明哈梅内伊说了真话,伊朗外长说了假话

170     2025-07-29 07:35:10

7月17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突然爆出猛料:美军上个月对伊朗三大核设施的空袭,其实只彻底摧毁了其中一处!

福尔多核设施确实遭到重创,铀浓缩能力倒退两年,纳坦兹和伊斯法罕的设施仅轻微受损,伊朗最快几个月就能恢复浓缩铀活动。

讽刺的是,这一真相直接印证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空袭后宣言,“损害不严重,很快能修复”。

此前改口称“核设施遭严重摧毁”的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却被实锤说了假话,甚至与美国官方口径离奇一致。

一场袭击,两种表态,背后究竟是领袖的硬气,还是外长的“外交投降”?

1. 钻地弹砸了14枚,只炸瘫一个核工厂

根据五名美国现任及前任官员向NBC透露的机密评估,6月21日美军发动的“午夜之锤”行动中,仅福尔多核设施遭到实质性摧毁。

该设施深藏山体内部,美军投下的6枚GBU-57钻地弹穿透了90米岩层,导致其铀浓缩生产线瘫痪,至少需两年修复。

同样挨了炸弹的纳坦兹和伊斯法罕却运气不错。

由于部分设施处于钻地弹打击范围外,加上地下结构复杂,这两处仅地表建筑受损,核心离心机未遭灭顶之灾。

美国国防情报局内部报告承认:伊朗若全力抢修,三个月内即可重启浓缩铀活动。

讽刺的是,白宫至今咬定“彻底摧毁论”。

发言人安娜·凯利面对质疑仍坚称:“总统和专家确认,伊朗核能力已被完全终结。 ”

五角大楼发言人肖恩·帕内尔甚至嘲讽媒体:“假新闻的可信度和伊朗核设施一样,全成废墟了! ”

2. 哈梅内伊的“硬核真话” vs 外长的“战术性服软”

空袭发生仅数小时,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便通过国家电视台直播喊话:“美国人以为能摧毁我们的核成就?他们错了! 损害微不足道,我们会更快重建! ”

当时西方舆论普遍嘲讽这是“嘴硬挽尊”,连伊朗国内都有质疑声。

如今美媒爆料证实:哈梅内伊说的竟是实话。

据伊朗原子能组织内部消息,纳坦兹地下离心机大厅仅震落部分设备,技术人员已开始更换零件;伊斯法罕的铀转化厂甚至从未停工。

戏剧性转折发生在6月底。

外长阿拉格齐突然改口,称“核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还表示“恢复需要国际技术支持”,这与特朗普“彻底摧毁”的论调惊人吻合。

这一反常表态被解读为向美国递橄榄枝,试图换取制裁松动。

哈梅内伊随即公开斥责:“投降派言论损害伊朗尊严! ”

外长办公室被迫删改声明,核谈判计划也被紧急叫停。

3. 为何夸大战果?

美军究竟能否一次性摧毁伊朗核设施? 答案其实早在袭击前就已揭晓。

据美国中央司令部泄露的原始方案,军方原本计划对6个目标发动持续数周的轰炸,因为“地下百米设施不可能一波清除”。

特朗普直接否决:“我们不是来打世界大战的! ”

他最终批准的“速战速决”版行动,本质上是一场政治表演。

共和党策略师莎拉·朗韦尔透露:特朗普需要大选前展现“强硬领导人”形象,但又不愿陷入中东泥潭。

于是,福尔多核设施的爆炸视频被循环播放,国防部长赫格塞斯高调宣布“伟大胜利”,而纳坦兹和伊斯法罕的哑弹细节却被刻意掩盖。

微妙的是默契交易。

美方知情人士称,特朗普私下默许伊朗保留部分核能力,条件是伊朗不立即报复美军基地。

作为交换,美国叫停了以色列后续空袭计划,这也解释了为何哈梅内伊敢放话“损害可控”。

4. 被美国“出卖”了?

当NBC爆料美军放水真相后,最愤怒的莫过于以色列。

以国防部长卡茨直接驳斥特朗普的“救命论”:“我们暂停行动只是因为时机未到,绝非美国阻拦! ”

事实上,以军摩萨德早已制定新打击方案。

7月初,11名伊朗核科学家接连“意外身亡”,纳坦兹设施附近频发爆炸,这些都被视为以色列的警告信号。

内塔尼亚胡的真正目标远不止瘫痪核设施。

据《华尔街日报》披露,他曾在访美时向特朗普提议:“必须清除伊朗核科学家,炸毁所有离心机! ”

特朗普仅含糊回应:“你们自己把握分寸。 ”

这种暧昧态度激怒了以色列鹰派,卡茨公开宣称:“若伊朗重启浓缩铀,我们将单独行动! ”

5. 藏在炸弹背后的推手

这场虎头蛇尾的空袭,最大赢家或许是军火巨头。

美国智库“昆西研究所”报告显示:空袭前一个月,洛克希德·马丁、通用动力等公司高管密集亮相福克斯新闻,鼓吹“必须用B-2和钻地弹教训伊朗”。

其中,智库“战争研究所”负责人基恩最为活跃。

他宣称“美军应展示力量”,却未透露自己曾任通用动力董事,而该公司正是钻地弹制造商。

赤裸的是利益输送。

2020至2024年,五角大楼2.4万亿美元采购预算中,54%流入私营军火商口袋,仅五大巨头就瓜分7710亿美元。

当特朗普宣布空袭成功时,通用动力股价单日暴涨7%,诺斯罗普·格鲁曼(B-2轰炸机生产商)市值飙升50亿美元。

#图文打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