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危机”加剧,专家建议:全面放开四胎,富人多生,穷人少生

152     2025-08-11 16:44:43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跌至历史最低水平,全国出生人口仅为770万,较2023年再度下降14.3%,人口负增长态势持续加剧。这一数据直接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超过此前所有预期,一场关于人口危机的讨论在全社会范围内展开。

从2021年实施三孩政策至今,尽管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配套措施,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依然低迷。全国生育率降至1.07,远低于2.1的人口更替水平。国务院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在2025年初发布的报告中预测,如果目前趋势持续,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总人口的30%,抚养比将达到惊人的72%。

人口结构失衡带来的不仅是抽象的数字变化,更是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林明教授指出:"人口负增长将直接影响经济增长、养老金体系稳定性以及社会活力,这不是几十年后的问题,而是我们现在就必须面对的挑战。"

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多位人口学专家近期提出了全面放开生育限制的建议。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朱孟武在最近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表示:"现阶段应当完全取消生育限制,甚至可以考虑为四胎以上家庭提供特殊补贴,但前提是政策必须普惠且公平,绝不能基于家庭经济状况区别对待。"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年轻人不愿生育?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底进行的一项涵盖25000名18-45岁城乡居民的大规模调查显示,高达87.6%的受访者将"经济压力"列为不愿多生的首要原因;其次是"育儿成本过高"(83.2%)、"女性职业发展受阻"(76.5%)以及"住房面积不足"(68.9%)。

经济压力确实不容忽视。据教育部数据,2024年在一线城市抚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的平均总成本已突破200万元。这一数字对于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的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赵明阳教授分析道:"当前年轻人面临的生活压力是多方面的,高房价、教育内卷、职场歧视以及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都使他们陷入'不敢生、不想生、生不起'的困境。"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收入群体的生育意愿也呈现出明显差异。国家卫健委人口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家庭平均生育率为1.85,而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家庭生育率仅为0.92。这种差异引发了关于"富人应多生、穷人应少生"的争议性讨论。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王立新教授坚决反对这种观点:"这种说法本身就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生育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应与经济地位挂钩。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让所有家庭都能自由选择,而非强制或歧视性政策。"

纵观国际经验,许多面临类似人口危机的国家已经采取了积极措施。日本自2019年实施"全面儿童关怀计划"以来,通过提供免费教育、普惠托育和税收减免等措施,生育率从1.36回升至2024年的1.52。法国则通过完善的家庭政策支持系统,保持了欧洲最高水平的生育率。

实际上,我国也已开始探索新的人口政策路径。202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包括建立国家层面生育基金、扩大带薪产假至12个月、增设育儿津贴、解决住房困难等18项具体措施。该文件明确指出,到2025年底,全国将新增托育位点50万个,覆盖率提升至85%,同时将推动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全面放开生育限制。

浙江省率先试点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补贴"政策成效显著。该省为每位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每月提供1000元补贴,并在公共场所设立母婴室和哺乳区。政策实施一年后,浙江省2024年出生率同比上升了5.8%,成为少数几个人口出生率回升的省份之一。

成都市则推出了"生育友好型企业"认证体系,获得认证的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和政府采购加分。截至2025年初,全市已有187家企业获得认证,这些企业普遍实行弹性工作制、设立企业托育中心,女性员工生育后职业发展受阻的情况明显减少。

面对人口挑战,单纯依靠放开生育限制显然是不够的。中国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刘家强认为:"未来的人口政策应当是一揽子解决方案,包括经济支持、服务支持和时间支持三大维度,从根本上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经济支持方面,专家建议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儿童成长补贴系统,并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实行"家庭征税"模式,为多子女家庭提供更多税收减免。

服务支持方面,应加快构建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同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降低育儿服务成本。据测算,如果全国托育覆盖率提高到90%,女性劳动参与率将提升8个百分点,这将为GDP增长贡献约0.7个百分点。

时间支持方面,劳动法的修订也势在必行。国家发改委人口司司长张文强表示:"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更为灵活的工作制度,包括延长产假、增设育儿假、鼓励远程办公等措施,帮助年轻父母平衡工作与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人口政策调整也需要考虑区域差异。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东部地区生育率为1.21,中部地区为1.05,而西部地区仅为0.92。因此,一些专家提出应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政策,包括对特殊区域实行更为优惠的生育支持措施。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志刚教授强调:"人口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当前的人口挑战不仅关乎数量,更关乎质量。我们需要在保障基本生育权利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人口素质,为未来发展储备高质量人力资本。"

回顾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历程,从严格的计划生育到逐步放开二孩、三孩,每一次政策调整都是对人口形势的回应。如今,面对新的人口现实,政策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无论是全面放开生育限制,还是构建更为完善的支持体系,核心目标都应是尊重个人选择,创造有利于家庭发展的社会环境。

人口问题牵涉千家万户,也关乎国家未来。在这个事关民族命运的重大议题上,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对生育政策的思考,以及你认为最应当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