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局势正在迎来新一轮风暴。8月8日,哈塞克的一场政治大会彻底撕破了表面平静——库尔德武装、阿拉伯部落、德鲁兹族群等势力罕见联手,向大马士革的朱拉尼政权发出最后通牒:必须赋予全面自治权,否则“江山易主”就在眼前。更致命的是,巴沙尔旧部已集结30万大军虎视眈眈,而土耳其、以色列等国的暗中角力,正让叙利亚沦为大国博弈的棋盘。
这场摊牌的导火索,是朱拉尼试图复制巴沙尔时代的中央集权模式。自他上台以来,尽管推行了温和化改革,但地方势力对其“伊斯兰化”政策的不满早已暗流涌动。库尔德人要求东北部自治,阿拉伯部落争夺代尔祖尔油田控制权,德鲁兹族群则公开抵制宗教同化政策。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分歧严重的势力此次竟能达成共识——国际问题专家指出,俄罗斯和伊朗的战略收缩、土耳其的武装支持、以色列的频繁空袭,让地方势力嗅到了“改朝换代”的机会。
朱拉尼的困境比当年巴沙尔更严峻。2011年内战爆发后,巴沙尔至少还能依靠俄军死守核心区域,而如今朱拉尼连名义上的权威都岌岌可危。地方武装不仅截留税收、自立法令,甚至公开与境外势力合作。例如库尔德武装获得美军遗留的武器后,已事实性割据东北部;德鲁兹族群更被曝出与以色列情报部门秘密接触。更讽刺的是,朱拉尼当初能快速推翻巴沙尔,正是利用了地方势力的“中立”——现在轮到他品尝这种苦果了。
军事威胁的升级让危机雪上加霜。前政权核心人物马克卢夫和“老虎师”指挥官哈桑,近期高调宣布组建30万人的反攻部队。这支包含正规军残部、部落民兵的混合武装,一旦得到俄罗斯默许,完全有能力复制朱拉尼当年的闪电战。而朱拉尼的盟友土耳其正深陷经济危机,未必愿意为其赌上国力。叙利亚民众在社交媒体上感慨:“过去十年只是换了个人坐在大马士革的宫殿里,分裂的剧本从未改变。”
大国博弈的阴影进一步压缩了朱拉尼的选项。俄罗斯虽未公开表态,但其驻叙利亚基地近期减少了巡逻频次;伊朗因核问题谈判无暇他顾;美国则通过库尔德问题持续施压。就连阿拉伯国家联盟也放出风声,称“叙利亚需要包容性政治解决方案”——这种外交辞令实际是为地方自治铺路。观察人士发现,8月会议后,哈塞克街头已出现“自治过渡委员会”的标语,而大马士革的沉默被解读为某种默许。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