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车圈里呼风唤雨的那些所谓“二线豪华”,怎么突然变狼狈了?
你说雷克萨斯以往加价还一车难求,可眼下就算拿着19万现金去4S店,销售都能折腾出一堆赠品,大有“有钱你快拿走”的劲头,怎么看都不像过去那个神气活现的“高端代名词”。
凯迪拉克CT5,前一年还贴着近三十万的标签在展厅耀武扬威,如今八万一刀切下来,差点让人怀疑是不是标错价。
实际上,咱回头一想,这局面要是放在五年前,妥妥的“扯淡”——谁信得过?
但如今现实就是这么魔幻,雷克萨斯、凯迪拉克、林肯,一个比一个急眼,销售状态仿佛过年卖年货,急得发疯,哪怕捷豹、英菲尼迪这些品牌,名字都快要被健忘症患者遗忘在角落,销量更是大写的尴尬。
听上去很突然,但要想明白这背后的秘密,还真得抽丝剥茧理一理。
其实这场“豪车寒流”,根子还真不在二线自己,而是BBA三兄弟——奔驰、宝马、奥迪集体下狠手,把价格往下拉,拉得人头皮发麻。
想当初,想摸个奔驰C的方向盘,三十万还得挤进朋友的朋友圈问问有没有熟人价格。
而今“羊毛党”都知晓,砍完价奔着二十三万去,宝马3系、奥迪A4L都差不多。
最离谱的还得是宝马X3,指导价贴着四十万,门槛一降,二十多万就能提,直叫人恍惚——这是要跟二线豪车抢饭碗还是疯了?
消费者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同样的钱,BBA的名头甩在朋友圈里响一点,至于二线品牌嘛,大家都懂的,面子是用来给人看的。
说白了,你让雷克萨斯、凯迪拉克去跟奔驰宝马硬刚,没点杀手锏真拼不过。
可是剧情还没演完,后头更有意思:国产车斜刺里杀了出来。
问界、小米、理想这些品牌,直接拿最新科技和空间优势,把二线豪车“杵”在了地上。
不要说理想L系列,轴距堪比商用车,智能配置拉满,导航、语音、辅助驾驶啥都有,价格往往还不比那些“国际大牌”贵多少。
你别看,我同学前阵子买的问界M7,硬生生比凯迪拉克XT6空间还大,智能系统那叫一个好用,雷克萨斯都甘拜下风。
人家国产车主走出去说话的底气都变了,谁还在乎那些老外牌子的“高贵”?
再来,就是大家伙都怕的那一关——保值率。
以前花钱买豪车就为了那个“面子值”,可是近两年,面子凋零得比“苹果绿”还快。
论坛里传出来,雷克萨斯ES三年掉价三成五,林肯冒险家甚至直接被评估砍一半,有的车主恨不得咬掉“林肯”的商标。
反倒是国产车像理想ONE,转手都还能涨价,多少让人有点“看不懂”。
表姐前两年咬咬牙买了林肯,现在想置换,4S店开出的价格连买杯咖啡都嫌少,怨气别提多大。
这时候买车,真得多想一想。
你说现在宝马X3能买到白菜价,明年会不会再掉一波?谁能预测?
国产车的技术更新又快,软件升级一阵风,油车就只能等着贬值,一点都不刺激。
有朋友本来心里挂念着凯迪拉克,最后眼睛一闭买了蔚来ES6,“现在买油车就像买老手机,落伍得快。”
这比喻不能说不形象,毕竟大街上的新势力,没事刷个OTA,性能翻天,油车主望而兴叹。
经销商的日子也难过,活得像“打工人”升级版。
雷克萨斯4S亲儿子一般地拉着许久没动的老客户,给他们推销说可以低价置换,刚加价买车的老两口差点当场翻脸。
凯迪拉克这边更惨,通用财报里中文都没敢多写,直接摆出一堆趋势图,销量瘦得像打折的方便面。
林肯在中国的车市,感觉像小区里被遗忘的游乐场,电动车一出来,充电桩还没国产车多,安全牌打得也不比小鹏、蔚来有噱头。
沃尔沃一贯就是“安全第一”,可中国的新势力直接把自动驾驶、安全冗余堆到极限,等于告诉大家:安全,我们能做得更好!
捷豹I-PACE,电动爹想做头号猎手,结果被蔚来ES6的零百加速比下去了,这车要不是靠英伦腔再多刷点存在感,销量估计要直接掉线。
车展上看得更真切,BBA展台人挤人,那真不是夸张;二线豪华品牌谁来都得扫码领礼品,凑数凑得尴尬,给人感觉像做试卷时“蒙题”碰运气。
林肯销售急着跟观众唠嗑,说“买车送充电桩安装费”,但库存堆得比仓库老板还多,眼泪都快掉下来。
而小鹏展台试驾队伍都能转一圈城市,卖得飞起,气氛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怀疑,眼下买车到底怎么选才靠谱?
一线豪华现在降价,这风头是“快闪”促销还是真要打持久战?
国产车这边会不会明年说涨价就涨?
油车二手市场压得那么低,真有人敢下手吗?
一帮原打算买二线豪车的朋友都变得犹豫不决,谁也不敢拍胸脯说三五年后能换个值钱车回家,怕是钱白花。
小米明年居然要出百万级豪车,号称比肩奔驰S级,听着让人脑海里浮现出“二线豪华品牌的生死劫”——你说,这行业,还能有几分胜算?
买车像抢手机首发,早买早贬值,晚买新配置更高。
但总不能一辈子等着换代,总得有个选择,保值、靠谱都得看准才不亏,大家伙也是一边苦笑一边纠结。
倒回头看这场豪车大跌价,不就是行业里的一场“翻天覆地”?
BBA三兄弟把二线豪华逼得跳水,国产车用更新迭代的速度甩出一片新天地。
这些年,有人沉迷旧面子,有人投入新科技。
但保值说到底,人家国产新势力的用户更踏实,面子?也许要靠智能和实用才能重新定义。
如此变局,让每个有购车打算的朋友都得多掂量掂量。
定价战不是闹着玩的,技术突进也不是靠嘴说说就行。
想下手买车,不如问问自己,咱到底图啥?
是要老牌的那份体面,还是新势力带来的畅快?
有没有一种更合理的买车姿势?
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地盘都有自己的“站队”方式。
对了,你最近在考虑买车,面对这堆选项,你是会选降价的BBA,还是更看好国产智能新秀?
又或者干脆躺平观望,等来个性价比爆表的新车?
你会怎么选?
欢迎留言聊聊你心里的“买车地图”!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