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怎么筛选好公司,排除愚蠢,基金套路也要看懂

149     2025-08-31 16:36:27

有这么一种说法,说投资不过是买股票然后睡觉,等着醒来发财,但估计大多数人醒来的瞬间,脸上都挂着那种“我怎么又中了招”的表情,仿佛股票市场是个欢乐大本营,进去的人不是被割韭菜,就是自带韭菜属性,做梦都想着抓住一只值得终生持有的“金鹅”,可惜现实总能让人梦碎成渣,也难怪查理·芒格会对“常识”嗤之以鼻,说白了,啥叫“常识”?在投资圈混久了,你就明白,很多人口口声声把“常识”挂在嘴边,其实说得再天花乱坠,真正落地——还是“非常识”,甚至有点反人类,天生一路逆行。

有人会问,“终身持有的股票”到底挂在哪儿?是不是像菜市场大妈手里捏着的那堆西红柿,谁抢到就是谁的好运?查理老爷子的答案倒也简单,他跟老搭档巴菲特,活脱是一对“极简主义玩家”,左手一把刷子,右手一台过滤器,专门给自己大脑做“除蠢扫瞄”。别人还在纠结哪只股票能起飞,他们早就见招拆招,先把一堆看上去“贼棒”的主意统统排除,愚蠢的,不合理的,听着就像推销员嘴里塞出来的糖衣炮弹,基本都不带考虑,直接“算了吧”甩给对方。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比投资更像生活,谁脑子里要是能装那么多垃圾,那还怎么专注抓住好公司?

其实这就跟下国际象棋是一样的逻辑,不用玩什么“AI对决”,那些大师级棋手像费舍尔、斯帕斯基,根本不是靠比谁算得快,而是靠“秒杀排除法”,一秒钟能把绝大多数没用的走法直接滤掉,剩下的才值得琢磨。投资也是这么个道理。别管是巴菲特还是芒格,一听到有人热情洋溢地讲“我有个全新投资契机”,他们甚至懒得听完,你三句话刚说到一半,他们脑子里已经闪过“垃圾预警”,果断打断,然后就剩一句“还是省省吧”。有时你不得不佩服,这帮老家伙的雷达精准到恐怖。

这思维方式真就像他们自己说的,一个是过滤,一堆是筛选,霸气又直接,有点像小区保安判别“遛狗的是不是业主”,只要看眼神,立刻能分辨得一清二楚。更夸张的是,这种直接了当的风格,往往被认为“没礼貌”,其实从投资角度看,这是最节省生命力的一种高效运作。你要是每次听人忽悠都耐心等结束,估计自己都变成“韭菜达人”了。

很多人误以为投资诀窍得靠不停刷新的“新概念、新模式”,追风赶浪搞创新,其实老巴说得很明白,基础框架老早就有了,格雷厄姆那套老学问早已刻在脑子里,再加上芒格和费雪的思维补充,一切归根到底,就是“理解企业的真相”。说得浪漫点,就是要有“天赋的气质”,但老巴也没忘了加一句,气质只是配菜,主菜还是得有靠谱理论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比如石油公司那点事,巴菲特举过例子,说买中石油这事简直是明摆的机会。公司规模巨大、产量给力,分红比例、税率、定价全都清清楚楚,关键时刻只要你肯耐下心来翻财报,那根本不需要预言家的天赋,全靠“踏实和耐心”。但事实是,当年买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愿碰,恐怕有些人还抱着“另类投资胆”静静围观。

说到这里,估计大家都忍不住要吐槽了,凭啥别人能一眼看破天机,我却老是踩雷?查理老头子也不虚,他说投资是一辈子的学习,没有终点。光靠那点初学者的自信,迟早会被市场拍回现实。投资圈从不缺少新鲜血液,但想做常青树,得不断升级自己的“防蠢系统”,否则别说复制芒格模式,连基本规则都摸不清。

有兴趣探究为什么那么多基金经理总是热衷于“层层加码费用”?芒格和巴菲特的吐槽一针见血,当下很多基金,拿管理费做了“花式理财套餐”,一层套一层,拿走百分之二、百分之三的管理费不算,还想要分红提成,真心把投资者当成“提款机”。他们自己以前倒是办过合伙基金,但那心态完全不一样,属于“利益捆绑”的伙伴关系。而现在很多基金嘛,主打一个“推广营销意识”,投资能力反而没人关心,谁卖得多,谁才是赢家。

把牌子一挂,“对冲基金”立刻高大上,瞬间变身“金融天才”,可现实是,很多人只会说不会做,光靠嘴巴就能年年领奖金。巴菲特和查理对此的态度堪称“毒舌”,但你细想其实有理,真正的投资高手,不会天天琢磨怎么向客户收费,反而是搞明白怎么在市场找到靠谱的价值洼地。

这就要说回来,找一只能终生持有的股票,究竟靠什么判断?与其被一堆复杂模型搞晕,不如学芒格那套“排除愚蠢”,向高手们看齐,把绝大多数不靠谱的走法先筛掉。你看,下棋的费舍尔就能把99.99%的招法直接pass掉,咱炒股,何不也沿用这种“大浪淘沙,留金金”的思路?这样一来,你的筛选框自然变小,目标精准,风险也跟着下降。可惜现实里,大多数人往往主打“贪心模式”,看见机会就想一把全都抓到,结果就是鱼没捞到,网都烂了。

这一切背后的线头,其实牵着两个关键词:一是“气质”,说白就是个性格和心理抗压能力,二是“基本投资原则”,这套原则有点像老中医的药方,看似简单,实则又讲究诊断精准。芒格说,这两者缺一不可,光有兴趣不行,光有理论也不够,咬牙坚持几十年、每年都去修正、反思,才能做到市场不倒你、你不倒市场。

其实这套哲学原理,和生活本身也挺搭的。谁会愿意把时间浪费在糟糕的决策上?谁眼里不希望能一招击中靶心?但现实又偏偏是,不管下棋还是投资,成功都是靠不断“丢掉无用”,而不是啥都抱着不放。如果你每天都给自己的选择多加几层“防蠢滤网”,自然能让愚蠢远离你的世界。前提是,这得靠主动学习,主动进化。

回到投资原点,你愿意终生持有一只股票,图的是啥?说难听点,很多人挂在嘴边的“价值投资”其实早就被滥用,谁都明白“买优秀企业才能赚大钱”,但到了真刀真枪实操,绝大多数人却做不到排除诱惑,坚持究竟。巴菲特和芒格之所以能做到轰轰烈烈赚大钱,说白了,正是依靠那份“认清本质、永远学习”的能力。他们不玩新花样,不追热点,不盲目冲动,专注把精力留给真正价值所在,让时间这把“魔法刷”慢慢涂满自己的投资蓝图。

也是从这里你能明白,投资并非儿戏,靠的是一套独立不移的底层系统,更讲究“逆向思维”和“非主流操作”。同样,在基金与理财产品乱象丛生的时代,学会识别推销套路,敢于质疑“高收费高回报”的假象,才是对自己资产最大的保护。

如果你还在苦恼下一个“芒格之选”到底藏在哪,不如先问问自己,是否已经学会了“排除法”?是不是还被各种玄妙理论绕得晕头转向?或者你的投资气质,距离达人水平还有多远?其实,就连芒格自己都说,投资是持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说不定你下一个翻倍机会,就藏在对常识的“非常识”理解里。

投资圈一天到晚乱象丛生,这个行业不缺热情的人,也不缺被割的韭菜。唯一能真正走远的,还是那些肯动脑、敢于排除、持续学习,愿意把愚蠢挡在外头的人。芒格和巴菲特也不过是用时间和耐心,把自己一寸一寸打造成“筛选大师”。你要说复杂吗?其实挺简单的,难点就在于你是愿意坚持,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别忘了,长线投资和生活异曲同工,谁都希望能抓到最好的,但能不能在琳琅满目中找准自己的“金鹅”,最终还是要看你是否掌握了那套属于自己的排除法和成长公式。

你觉得生活和下棋,是不是还真有几分相似?身边哪个圈子里,最容易藏着能让你终生持有的“价值公司”?欢迎来聊聊,你的“投资排除法”用得咋样?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