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只要有点名人沾边,城市就像自带美颜滤镜。广元这地方吧,以往像是没人刷卡的传世古董——谁也不多看,户口本上默默亮明身世,“武则天故里”,结果旁人只当它是寻常小城。可现在,广元开始发力了,这副低调的皮囊下,突然藏不住野心:既然祖宗留了个女皇,这牌怎么也得打到外太空去。
看英国人怎么玩。斯特拉特福以前只是个土得掉渣的小镇,大家压根不信它有啥前途。结果莎士比亚一出,镇上从小酒馆到剃头铺都敢自封“文化地标”。全世界的文青挤破头就为在那酒吧喝杯“哈姆雷特特调”。老头老太太以前都说家乡无趣,现在个个吹牛能排满朋友圈,孩子都后悔没早点出生那条街。这功劳谁的?还不是会包装,把“普通”改了称呼。
再瞧曲阜,孔子的祠堂都快成全国农业银行了,谁来都捧场。学者一拨接一拨,景点每次翻修都像在刷存在感。大学里小伙忙着抄碑帖,民间大妈也能路边讲一段“克己复礼”。曲阜靠名人立命,把“圣贤IP”玩成了产业联盟。想想广元,小城一条老铁路就能拉来一堆游客,这机会要是不抓住,怕以后只能在朋友圈里打卡“武则天曾经来过”。
广元要做自己的女皇,不甘心只给历史打工。市政府这次上桌不发国粹,直接冲新玩法拉满开局,把“她经济”“她创业”塞进武则天的流量包。不管你信不信,女皇做过的事都能挂牌做产业;宫廷政变、诗词八卦、唐风建筑、爱情故事、权谋戏码……只要敢让人起哄,统统拎出来挂件卖票。小时候的武则天还被编进动画片,生动到让人怀疑小时候她是不是先练了直播带货。
皇泽寺是广元的C位,逢事必被消费。修旧如旧堪比翻新手机壳,不修一修都对不起故里名号。专家走马灯,西安来的、北京去的,都夸这翻新不是吹的。雕塑推陈出新,武则天像比成龙还多,有的姿势看着像在开发布会,有的则让人怀疑“是不是在等待拆迁”。寺里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闻炒一把,大家都懂“女皇出巡”,这才是游客的精神鹹菜。
说到“她经济”,其实就是把历史糊成化妆术,每个摊位都吃女皇红利。武氏风情街那一溜唐风店,无论卖啥都必加上“御用”两个字,面膜标榜女皇配方,老板娘笑着说“这个祛痘专门为大唐宫女研制”。淘宝爆单快递哥都想报名武则天粉丝团,不管面膜是否真有用,数据会说话,人间真实。你要觉得夸大,其实大家都明白,这口罩谁戴谁美,谁信谁花钱。
本地创意团队也疯了。去年抱着武则天头像画手办,没想到一夜爆火成都青年市集。高校女生逛了一圈,团购明信片、插画、手机壳,买完还到朋友圈炫耀“今日份女皇”。团队说历史不一定非要教条,武则天能有表情包,能扮“追剧女孩”。画册每隔一个月都新品,有态度、有表情、有梗;这不就是文化活化石的现代升级版?大家都在瞎乐,结果女皇IP的钱比韭菜还好割。
舞台剧也来凑热闹。去年那场《女皇梦》据说砸了不少钱,可导演不按套路写,直接唐宋史剧和新媒体混剪,全场直播弹幕不断。观众看片子边刷短视频,结果话题#女皇现场# 热了整整一星期。剧组说不做说教,不装大师,只想造点幻觉。历史可以演成歌舞煲,后宫能变悬疑剧,女皇能哭能笑能打拳。有网友骂“格调低”,但票却卖疯了。你说这是不是搞笑?
乡村也不甘坐冷板凳。果园老板李阿姨原本按亩算过日子,现在靠女皇故事成了直播C位。甘露瓜叫女皇贡品,水晶梨标称唐朝特供,游客采摘完就转发“她乡村”标签。刺绣合作社的姐妹们朋友圈刷屏,微博都带话题“女皇手作”。李阿姨乐呵呵说:“这活儿以前没人看,现在大家抢着干。”城里人下乡采摘,一个暑假赚两季的钱。娃娃们也玩得嗨,学唐朝礼仪表演、宫廷舞蹈,果然从小会摆POSE。
更劲爆的是创业园区。女大学生做美妆APP,三个月搞定投资,直接杀入成都创业大赛。APP里京味配音、唐妆教程,把女皇凹成流量女团。有人嫌太哗众取宠,有人说创新没底气;但只要用户点单,钱就是硬道理。不少小老板在园区喝咖啡论创业,嘴上全是武则天段子。APP粉丝一到节日暴涨,市政府微博还给推。哼,谁说这不是商业奇迹?
城市雕塑也玩花样。地铁站、广场、步行街,每隔几百米就有女皇像,有的朋友来广元都开玩笑说“走十步见武则天,比见ATM还方便”。广场有快闪舞蹈团,扮女皇给路人讲八卦,有人嫌俗,但合影的永远排队。自拍神器在这里用到极致,人群就像在闹腾“武家家宴”。这场面,假装不出圈都难。
节庆活动,变成了炒作流水线。女儿节又唱又跳,小伙少女穿唐装跳科目三,热闹气氛直上天台。不少外地媒体蹭热点,抖音后台都快装不下素材。有人觉得传统被消费过头了,也有人说只要热闹就有希望。广元以数据说话,一年卖得比一年多;有人酸,“真假不重要,能涨粉能挣钱才关键”。
研学旅行也被开发成新产业。高校研学团来广元实践,上了一天课就爬皇泽寺刷存在感。学生不是光听老师讲,是手把手做唐朝印刷术,体验历史情节。课程结束,调研报告写得比作文还扎心,“草坪太湿鞋子脏,但希望明年再来”。人性就是这么拧巴:嘴上打趣,心里还是想多玩一把。这种“文化洗脑”,效果比电视广告都硬核。
演艺产业的玩法更花哨。去皇泽寺看实景剧,灯光水雾里,一群人举着荧光棒,剧情辣眼睛但场面气派。不少学者嘀咕说“内容不考究”,年轻人却说只要够炫就买票。历史是不是被消费糟蹋?各有各的说法。只要钱和流量一起飞,谁管你玄学不玄学。
夜宴体验更离谱。市民报名唐朝古装角色扮演体验馆,分组玩宫廷密室逃脱。有人装宦官,有人演宫女,全场一边解密一边吃夜宴。气氛热烈,历史被搅成火锅,偶尔还有专家带队打卡。有人问“这专业吗?”但只要大家真实玩得起劲,谁又在乎严格意义上的传承?历史要不要太正经,其实就像吃火锅要不要配腐乳——全看口味。
当然,也有清醒声音泼冷水。城市主题乐园能不能改天换地,产业会不会一阵风过去就散?谁都懂IP是把双刃剑。一旦游客腻了,谁还买女皇造型冰淇淋?城市底色终究是老百姓自己的生活。广元人倒乐观,“这盘棋刚开局,后面路还多呢”。毕竟,谁没试过先忽悠再琢磨,能赚钱才是王道。
文创产品早就卖到江浙沪,成了博物馆的新宠,每次上新发布会都被全国女性创业榜单夸奖。产品有高级纪念品,也有五块钱小玩意儿,卖得都不错。广元显然不怕“同质化”,只怕没人理会。媒体来采访,总要总结一句“女皇创业样本”,其实看看销量就明白,大家都在真金白银捧场。
城市气质也有了些自带滤镜的变化。外地游客常评价:“广元像化完妆的新朋友,连空气都不一样。”有资深文旅策划说不确定女皇IP能玩多久,但广元人自己根本无所谓,“只要大家蹦蹦跳跳又挣钱,还管未来几年是不是热搜?”
最后,广元的这一盘女皇创业棋还远没到终点。城市PK历史,总归是你来我往。是后发先至,还是一地鸡毛,没人知道。但广元人是真的上了头,用武则天的名字,把产业、梦想、日常全糅进生活。街头巷尾,舞台和小摊,都成了新传奇。至于能不能火到下个世纪?谁知道呢,反正做一天女皇,梦一天“她经济”,也算在历史里打了个卡。
毕竟,在广元,笑起来的女皇比哭起来的游客,更值得打卡和自我陶醉。剩下的事儿,交给下一个段子。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