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南春突然要出手一部分华西证券的股份,这事儿你说是巧合么,反正看上去有点意思。
正常人遇到这消息,第一反应肯定不是“哦~剑南春资本运作又一波”,而是——老牌白酒企业,这会儿怎么突然要卖股票换钱了?
流动资金的需求,说是理由,听着合理,但细品一下,倒像是流水线上的一个不起眼的警报灯,只有懂行的才会注意。
话说回来,剑南春这波减持动作,范围虽然控制在总股1%,但套现金额大约在2.55亿左右,这规模不小,能买一堆水晶剑,顺手还能发个三年年终奖。
只不过,人家公告里说得很清楚:分两路出击,一半走集中竞价,另一半大宗交易,就是要悄悄完成这个动作,不求惊天动地,但务必稳妥落地。
时间窗设定得也挺细致——三个月操作空间,过了15个交易日再慢慢分批摊销,这做法怎么看都带点“稳中求胜”的意思。
但这背后真正的谜题,还得从剑南春自己的日子讲起。
对外说是流动资金需求,其实,白酒这摊子事,哪里那么简单?
不少关注行业的朋友可能知道,这几年剑南春一直有点扛不住气的劲头。
2024全年的营收,只涨了3.74%。
别说和茅台的风骚比起来,就是跟动辄两位数的行业均值一比,都显得有点没精神。
那么问题来了,剑南春的现金流到底紧不紧张?
有人说,这钱是不是为了救主打产品?
确实,水晶剑这款“大单品”,一直是公司营收的顶梁柱,撑着八成以上的收入。
但很尴尬的是,到了去年底,市场价居然跌得比出厂价还低。
这种价格倒挂,用白酒圈略带调侃式的话说,真的有点“喝了头酒,愁了资金”。
你再回头看看2023年,原董事长乔天明的出事,对公司多少起了点冷场作用。
判刑五年,加上四亿罚款,这张罚单一出,无疑给公司账上来了一记闷棍。
现金流被抽了一截,运转自然没那么顺溜。
资金紧张之下,出手减持华西证券,很像是“补血”行动,但这只是表面。
细思极恐的地方在于,同期剑南春自家的股权又生了变动。
2025年9月,绵竹市国有资产事务中心突然认缴了1.37个亿,转手成了集团第二大股东。
这么一搞,家族控股比例立马被削弱,过去民企化改革的老牌形象开始往“地方国资回归”方向微调。
坊间观点倒挺直接,大家都说这是剑南春在努力去家族化,修复公信力,顺便还得对接当地政府资源——说白了,就是希望更“官方”、更靠谱一点。
至于动机嘛,谁没点心思呢?
往后看,这种股权变动,与现金流压力和市场表现挂钩,三条线交错着,你说是偶然还是必然,反正业内都看在眼里。
这次减持的窗口也选得不一般,重点强调灵活择机,不确定性拉满,总之谁也没承诺非得彻底完成,市场风向只要有变化,减持计划随时可能刹车。
说到这里,问题又来了。
剑南春接下来靠这笔钱能不能真正站稳脚跟,缓解营业压力?
短期来看,确实能补一把资金漏洞,让应急需求无忧。
但说到底,长期怎么发展,这才是死活之间的分水岭。
白酒行业如今可不像前些年单打独斗。
一线品牌都在搞多元化、渠道管理、年轻化营销。
你看茅台,玩数字化、搞联名、直播抢限量,风头无数。
而剑南春这些年,则始终靠一款水晶剑死撑,对品牌升级、爆款创新没有太多动作。
这种高度依赖单个产品的商业模式,遇到市场下行或政策调整时,很容易就“栽个跟头”。
现在市场价都跌穿出厂价了,一般来说,库存还会增加,资金回流自然也变慢。
其实这次减持,也可以被理解成集团权变求生,毕竟国资刚刚入场,管理层想办法筹点活动资金,顺带调整下公司治理思路。
话说回来,这里头还有一个值得琢磨的地方。
新晋的大股东绵竹市国资事务中心,这波加入是想给地方经济添砖加瓦呢?
还是加强行业监管和影响?
目前没人能说清楚。
但从“去家族化”趋势来看,剑南春可能会变得更加规范,战略调整也许更有章法,不过家族持股下降本身意味着分权,未来决策会不会更费劲,很难说。
另外,华西证券本身虽然牌子硬,但在资本市场的震荡中,说到底也不是无懈可击。
对剑南春来说,适时减持,多少也是输血——手里的白酒主业要撑住,非主业资产趁市值还不错,也是时候该变现。
圈内普遍认为,这套组合拳看起来应付得了一时,即使有人吐槽说这只是“饮鸩止渴”,但总比资金链断裂来得稳妥。
有人说,这是不是剑南春的无奈?
其实说无奈不如说现实。
当行业逼着你转型,内部管理层又得经历洗牌,国资又在虎视眈眈地进场,资金压力再加剧,眼下这步棋看似普通,却是权衡多方得失后的最佳选择。
未来怎么样?
大概不会天翻地覆,也不会一蹶不振。
市场依然在变,品牌如何像茅台一样突破高端,优化产品矩阵,吸引年轻人,才是走出困境的关键。
这一点,短期减持带来的2.5亿现金,只能解一时之需,长久来看,还是得在主业下功夫。
所以,剑南春这场“证券减持+股权大战”,其实正昭示着一个时代的变迁。
家族企业逐渐淡出决策中心,国资和社会资本进入,品牌重新定位,产品结构面临升级,所有变数都在同一时间段爆发。
到目前为止,能确定的是,华西证券少了一位近1%大股东,剑南春钱袋子厚了一点点,国资部门多了一块白酒江山的蛋糕。
剩下的,就是那些没写在公告里的故事和未来。
网友们看客心态十足,谁说白酒行业都是“喝了乐呵,坐等升值”?
资金运作、高管震荡、股权再平衡,哪怕是百年老字号,也时刻踩在变化的湖面上。
刚好有机会,大家也可以聊聊:
你怎么看待老牌白酒企业现金流压力和股权多变的现实?
剑南春这步棋,是无奈、是战略,还是说还有别的玄机?
有感的来分享下你的想法吧。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