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寒武纪”这家企业,大家第一时间估计就会想到国产AI芯片的希望、科技圈的明日之星对吧。
但要真聊起它现在的股价和市值,有点“人怕出名猪怕壮”的既视感,表面光鲜背地里其实有点虚。
现在的问题来了,年收入虽然已经达到60亿元,听着不小,但面对那令人咋舌的6200多亿市值,怎么看都有些“不讲武德”。
别说拉仇恨,这里咱仔细扒拉一下:市盈率558倍、市净率92倍,1488元一股的价格,这画风看起来有点疯狂,咱忍不住心里咯噔下——这样的财务基本盘,真的能撑得起这座泡沫天空吗?
你要是不服,咱们直接摸数据。
翻开账单一看:一年进账60亿,纯利润落袋20亿,总资产才80亿,签新单合同也“才”90个亿上下。
再瞅瞅团队配置,1000号员工里,绝大多数是搞研发的,连研发的钱一年都花出去10亿。
要不是放在高科技这个领域,这样的账面,估计给大街上任何一个制造企业看,估计都要劝“回炉重造”了。
但偏偏就是这样一家,市值能冲上天,市盈率、净率能刷一骑绝尘。
这事搁谁都会跟念咒似的反复询问:它到底值不值?
其实冷静一想,资本市场嘛,有点像菜市场买瓜,有时全靠“感觉”。
寒武纪最吃香的资本是什么?当然不是账面现钱,而是那个人人争抢的“国产AI芯片龙头”、“半导体民族脊梁”的美名。
你看,AI风口上哪个板块不涨?再加点政策添柴,资本市场就跟“火箭升空”似的,谁还管脚下是不是沼泽。
可问题来了,AI梦再丰满,也总得有点实际支撑,否则“光说不练假把式”。
寒武纪账面上的这些寒酸数据,说是科技独角兽,可也架不住投机分子天天炒。
再说,分析师那边估的价——人家还挺实诚,给的均价1077块,最低127,最高2100,一下山谷、一下顶峰,这水位飘得有点悬。
而现实嘛,股价愣是高出均价快三成,这谁心里没点数?
市盈率五百多倍,每赚一块钱市值就暴涨五百单位,这在A股大部分时候都是“天选打新”,照这种角度来看,寒武纪算是“被神明选中的崽”了。
但真有多少个神仙公司能一直“打鸡血”狂奔?
你想想,A股历史上市盈率暴高但最后业绩掉链子的故事多得是。
例子摆着:曾经的中石油,开局市值一度“宇宙第一”,后来…咱都知道,谁下场谁哭。
再看乐视的窟窿,铺天盖地说生态,最后资本套牢一片。
投资者学聪明了吗?说句大实话,风险偏好的小伙伴永远会一哄而上,犹豫的总想着“再看看”,结果黄花菜都凉了。
寒武纪现在的局面像极了超级明星,路转粉,粉转黑,谁都想押宝下一波增长。
但回归现实,冰冷的财报数字面前,光靠愿景可不够塞牙缝。
而且研发占比这么高,战略是对的,长期看没毛病。
问题是:资本看得见未来,短期内“烧钱不赚钱”,就像背着炸药包跑路,提心吊胆。
10亿的研发投入,有没有即时回报?
有没有赌出爆款芯片,被主流市场一抢而空?
没人敢拍胸脯保证,现在寒武纪只能说还在“烧钱上分”的阶段。
你说技术壁垒多高?说不定哪天一流科技巨头忽然发力,市场格局就变天了。
一旦AI芯片产业迎来黑天鹅,大盘震荡,没人会可怜谁的“中国芯梦想”,最后埋单的还是冲进去的韭菜。
再聊聊员工队伍。
1000多人,790研发,这研发比例直接秒杀一堆制造业大厂,活脱脱“科技理工男集中营”。
但问题来了:团队大,爆点在哪?
现在出货量多不多?合作落地项目多不多?
这都决定了技术是不是活在PPT里,还是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要真成了百亿级营收、千亿资产,市值虚高问题自然能迎刃而解。
可目前看,寒武纪还在“技术换故事、故事换钱”的阶段,离财务层面的确实爆发还有那么点距离。
长期来看,这种AI芯片企业有没有成长空间?肯定有。
谁要真是想用五年、十年前景谈投资,现在虽然估值高,大概还能忍。
但如果是“今天买明天翻倍”,那就得小心翼翼,别一脚踩进雷区。
跟着风口、抱着梦想,的确可以理解,问题就是,有多少人能扛过估值修正的煎熬?
被锤一跌就是一半的市值,还有几个能真心当“养老股”捂下去?
现实就是这么扎心。
说到这里有必要问一句:寒武纪现在站在AI芯片革命的浪尖子上,但脚下那块冰,是不是太薄?
你看,这么高的财务杠杆,背后是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极度乐观预期。
但只要哪颗地雷踩了爆,情绪翻脸比翻书快,到那会又有几个人能全身而退?
咱不会唱衰寒武纪,人家毕竟是中国AI芯片领域的翘楚、新贵,有技术、有梦想、有政策托底。
但面对6200亿的超级市值,真得好好算笔账,不能光信风口,也不能只看概念。
毕竟,风口吹得时候,猪都能飞,风停了,谁摔得最惨?不言自明。
说白了,任何高科技企业发展都绕不开“烧钱—量产—盈利”的周期。
寒武纪现在还在高烧钱阶段,距离稳定盈利还需时日。
市场当然期待出现国产AI芯片巨头,希望技术奇迹能反超西方同行。
但对投资者来说,冷静一点看数字、踏实一点盯研发,这比跟着概念瞎跑靠谱多了。
再啰嗦一句,股市里最怕追涨杀跌,更怕孤注一掷。
智者押注风口,勇者坚持初心,赌徒…咱不提了,韭菜遍地。
寒武纪撑不撑得住现在这“天花板价”,最终还得业绩说话,财务报表见分晓。
理性一点,别被表面的繁荣冲昏头脑才是真的。
到最后,说一句让人唏嘘的调侃:寒武纪的故事再牛,市场的镰刀已磨得雪亮。
该泡沫的时间长了,总会有被戳破的时候。
科技圈的希望也好,资本市场的宠儿也罢,谁都逃不出回归基本面的宿命。
你觉得,寒武纪这个“飞天猪”还能飞多久?你会看好它的下一个十年吗?
欢迎留言,一起上车聊聊看法!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