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钨业上半年财报透视资源护城河能撑多久?新能源与稀土博弈

141     2025-10-11 02:44:15

上半年财报像一面镜子,照出厦门钨业的强项也暴露短板。营业收入191.78亿元,同比增长11.75%,归母净利润9.72亿元,同比小幅下滑4.37%。剔除去年一次性处置收益后,利润其实在增,扣非净利润增长7.53%,说明主业还在走正轨。毛利率17.53%、净利率7.50%双双压,经营活动现金流仅流入8.04亿元,同比锐减56.16%,咋一看是美中不足。

我跟你说。就是啊。

多方反应里,市场、客户、供应链各有调门。机构层面把它当“资源+技术”型公司来估值,理由是钨、稀土、新能源材料形成协同。光伏用细钨丝全球市占超80%,硬质金出口占全国三成,钨精矿产能和技术壁垒明显;而新能源材料通过厦钨新能,钴酸锂销量全球第一,三元材料增长可观。供应商抱怨原料涨价压缩利润,买方则青睐其稳定供货。分析师说,“短期要盯应收和存货”,财政口径更关心有息负债率25.74%的偿债节奏。

我跟你说。真心的。

把事往里掰,能看清几个因果。钨属战略资源,国家对开采总量管控,供给端收紧有利价格支撑;光伏替代趋势和细丝技术提升带来需求弹性;稀土的中重业务靠配额和冶炼链条护着位置。公司在核聚变用钨部件、ITER偏滤器等高端领域领先,形成技术门槛。问题是应收账款占比惊人,应收对净利润比达330.59%,回款效率成短板。再问一句这种“成长+资本支出密集”的组,能不能走得稳?

就是啊。我才不信呢。

风险真不是摆设原材料价格若回落,利润会被瞬间抹平;政策、配额变动会撬动稀土供应链;大项目若推迟,现金流和投资回报会被拉长。公司未来的筹码在于光伏钨丝和固态电池材料能否形成可复制的收入曲线,老挝稀土、磁材项目能否按期投产,回款和库存管理能否改善。多头故事讲得动人,空头关注的是执行力和资金端。

我跟你说。等一下。

不复杂也不轻率把厦门钨业当成一个“资源底座+技术护城河+市场出口”的复体来研究更适。想押注其长期价值,要同时盯着毛利率变化、经营性现金流、应收账款回收以及大项目进度。短线可以注意钨价与电池材料价格波动,长线则看新材料和核聚变配套能否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反正市场总有噪音,关键是看公司能不能把钱收回来、把项目落地。

我跟你说。马上行动也别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