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堡/新德里——随着俄罗斯正式拒绝印度提出的中断向巴基斯坦供应RD-93航空发动机要求,南亚地缘政治格局正经历深刻重构。
这场始于2025年"5.7空战"的战略连锁反应,使巴基斯坦罕见获得中、俄、美三大国的协同支持,而印度试图孤立巴方的传统外交策略正面临严峻挑战。
克里姆林宫近期明确表态将继续履行与巴基斯坦的航空发动机供应协议,这一决定直接冲击了印俄长期军贸关系。
分析显示,俄方坚持源于三重利益考量:通过中国渠道间接供应的现有合作模式每年带来约3.5亿美元收益;巴基斯坦空军计划未来五年采购42架配备RD-93MA改进型发动机的JF-17 Block3战机;更为关键的是,巴方已向埃及、阿根廷等六国推销该机型,潜在市场规模达120亿美元。
"这不是简单的二选一问题,"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军事专家安德烈·科什金指出,"俄方通过技术转让条款确保发动机最终组装在中国进行,既规避了直接违反印俄协议的风险,又保住了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近期证实,已完成涡扇-13发动机的装机测试,这种中国国产动力系统可随时替代俄制产品。
美国对南亚政策的转变更具戏剧性。
特朗普政府10月8日突然宣布批准巴基斯坦长期悬而未决的F-16战机升级计划,允许洛马公司为巴方现役76架战机换装AN/APG-83有源相控阵雷达。
此举距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印度摩托车、威士忌等商品加征50%关税仅隔三周。
五角大楼2025年度《印太战略评估报告》显示,美国对印政策出现明显修正。
报告删除了前版中"印度是亚太安全基石"的表述,转而强调"需要与所有区域行为体建立平衡关系"。
这种转变部分源于5月空战中巴基斯坦JF-17C战机对印度阵风战机6:0的实战战绩,促使美方重新评估巴方制衡印度的战略价值。
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则呈现系统化特征。
除持续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2025年已完成580亿美元投资)外,两国10月9日刚签署《航天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中方将协助巴方在2028年前发射首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
更令印度不安的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正与巴方联合研发代号"Project Azm"的第五代战机,预计原型机将于2027年首飞。
"印度陷入了经典的战略两难,"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布拉马·切拉尼分析称,"施压俄罗斯会导致其通过中国加大援巴,拉拢美国反而加速了美巴军事合作,而中国因素始终是恒变量。"
这种困境在10月5日联合国大会投票中显露无遗——当印度提出谴责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义"决议案时,中俄美三国代表罕见集体离席。
随着沙特近期与巴基斯坦签署《共同防御协定》并宣布承认其核国家地位,南亚权力平衡的持续演变正超越新德里的控制范围。
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所长马利克·穆罕默德指出:"巴基斯坦首次同时获得三大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战略支持,这种多极制衡下的外交空间是1971年战争以来从未有过的。"
消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