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立马滑跪!向特朗普保证不买俄石油,中国却不怕

81     2025-10-25 22:31:35

10月15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发布会上得意宣布:“莫迪向我保证了,印度一滴俄罗斯石油都不会再买! ” 话音未落,印度外交部次日便含糊回应:“石油进口需优先考虑本国消费者利益”,甚至直接否认双方曾有过通话。 一场外交罗生门背后,是印度在美俄夹缝中艰难平衡的真相。

印度的妥协

特朗普的高调声明,与其说是外交成果,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施压表演。 印度外交部回应中只字未提“停止购买俄油”,反而强调“稳定能源价格和保障供应”是核心目标。 这种暧昧态度背后,是印度对俄油的深度依赖,俄罗斯占印度石油进口总量的36%,每日进口量高达175万桶,打折俄油两年内为印度节省了数十亿美元。

若彻底断供,印度通胀将瞬间失控,莫迪政府难以承受政治代价。 印度的“软妥协”实为缓兵之计。 2025年8月,美国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50%关税,严重打击印度出口。 此时对特朗普口头示好,可暂时缓解关税压力,为后续谈判争取空间。

但印度并未真正放弃俄油:截至10月中旬,仍有近6000万桶俄油在运往印度的途中,半数将交付至信实工业等大型炼油厂。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也淡定表示:“全球对俄能源需求旺盛,合作将继续”。

为何敢对说“不”

特朗普在施压印度后,立即将矛头转向中国,声称“中国也应停止购买俄油”。 中方的回应却截然不同,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明确表态:“中俄能源合作正当合法,美方行为是单边霸凌”,并警告“若中方利益受损,必将坚决反制”。 这种硬气背后有三大底气支撑:

第一,能源安全网牢固。 中国原油进口来源高度多元化,俄罗斯原油仅占总进口量的19%,且通过长期协议锁定价格与供应量。 中东、中亚等地的能源渠道可随时补位,不像印度般依赖单一来源。 若中国被迫停购俄油,国际油价将剧烈波动,反而冲击美国自身通胀控制。

第二,反制工具充足。 10月14日,中国已将韩华海洋的5家美国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单,依据《反外国制裁法》切断其交易渠道。此前对美关税战的反制措施已证明,中国有能力让美国“疼到骨子里”。 例如,中国对美农产品、汽车等领域的精准打击,曾迫使美方部分让步。

第三,西方双标不堪一击。 美国一边喊禁运,一边通过巴哈马进口混合俄油;欧盟多国去年仍购买数百万吨俄罗斯液化天然气。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逻辑,中国根本不屑接招。

地缘博弈

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在印度身上似乎暂占上风,但因印度有求于美国——需缓解关税压力、获取军事技术。 但中国与美国的博弈维度完全不同。 2023年中俄贸易额达2400亿美元,能源合作仅是其中一环;“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等长期项目,更将两国利益深度绑定。

重要的是,中国已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合作机制等,构建了多极化的能源与贸易网络。 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中国却与欧盟、东盟等强化合作,消解了美方孤立企图。 正如《纽约时报》所评:“企业反而因美国政策不确定性,更坚定选择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