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吉隆坡会谈前,瑞士学者称:普京的经历让中国更加坚定

180     2025-11-21 16:17:34

“3000亿美金说冻就冻,银行账户说关就关,你手里的美元还香吗?”

这是今年春天在莫斯科一次小范围聚会上,一位做外贸的朋友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他刚接到银行通知:那笔已经到账的美元货款,被中转行原路打回,理由是“合规审查”。审查了两个月,客户扛不住,直接改付人民币。他苦笑:美元以前像保险柜,现在像定时炸弹。

同一天,北京西长安街边的黄金店里,排队买金条的人绕了半个街角。店员说,最近的小金条经常上午到货下午就空。买金的人不挑款式,只问克重够不够,发票能不能写“投资金”。他们没说出口的理由其实差不多:美元靠不住,换点真金踏实。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去年俄乌冲突爆发,西方一口气把俄罗斯踢出Swift,还把官方和半官方的外汇资产锁了。数字账户里的钱看得见摸不着,像朋友圈照片里的蛋糕,图片是真的,吃不到嘴。3000亿美元,不是纸钞,也不是黄金,是一串记录在美国代理行电脑里的数字,敲几下键盘就能冻结。瑞士的经济学家克劳迪奥·格拉斯在报告里写了一句大白话:别人电脑里的数字,永远不是自己的钱。这句话被中国央行的人划了重点,据说传阅级别还挺高。

中国怎么做的?先买黄金。公开数据摆在面前:过去一年半,央行月月增持,每次不多,十吨二十吨,但连续十八个月没停。民间也跟着跑,有人把理财到期赎回,直接搬回几根小黄鱼。金店的老销售说,以前买首饰的多,现在买投资金条的多,“连包装都懒得拆,生怕磨损克重”。黄金没有利息,但也不会被远程拉黑,这一点就够了。

另一边,人民币结算悄悄扩张。以前和巴西做大豆生意,报价单清一色是美元,现在合同上直接写人民币。巴西农场主一开始挠头,后来算了笔账:卖到中国的大豆走人民币,买中国的化肥也用人民币,两头对冲,省掉换汇手续费,还不用担心美元汇率半夜跳水。印度买俄罗斯石油,也开始用人民币当桥梁。俄印两边都怕美元,干脆一起躲到人民币后边,像极了小时候玩老鹰捉小鸡,人民币成了那只母鸡。

金砖国家凑在一起,合计的不是去谁家吃饭,而是能不能搞个大家都能用的“团币”。思路不复杂:先屯黄金,再按黄金份额发一种数字凭证,成员国之间贸易拿来记账。说白了,就是回到“纸币能换金”的老办法,只是换了个马甲。印度、巴西这两年狂扫黄金,官方储备蹭蹭往上涨,连南非也翻出老矿重启扩产。大家嘴上不说,心里都明白:金砖想抱团,兜里得有硬货。

有人问,美元真的会被挤下去吗?短期不可能。Swift每天跑几十万亿,美元占了大头,谁都不敢一夜掀桌子。但长坡厚雪,裂缝已经肉眼可见。中国推CIPS,巴西搞Pix,俄罗斯有SPFS,印度也在铺RuPay,各自修一条小路,先让行人能绕过大马路。路修得多了,原来的高速公路就收不到过路费。美元霸权就像高速公路收费站,以前只有这一条道,现在旁边出现免费便道,司机用脚投票。

有人担心黄金不够用。其实不用担心。全球央行加起来囤了3万多吨,按现价总值也就两万多亿美元,还不到美国一年财政赤字的三分之一。把黄金当压舱石,不是把黄金当船,够用就行。真正的问题是谁先动、谁后动。中国动作快,是因为船大掉头慢,必须提前打方向盘。小国家可以等风浪来了再穿救生衣,中国不行,风浪来了再动就晚了。

回头看,美元被当成武器,不是第一次。伊朗、委内瑞拉、阿富汗央行都被冻过,但体量小,世界假装没看见。这次轮到俄罗斯,经济体量全球前十,3000亿说冻就冻,别人装睡也装不下去。就像小区群里有人晒视频:楼下停的好几辆豪车一夜之间被拖车拉走,说是车主欠了银行钱。邻居们看完视频,赶紧回家检查车贷还有多少期没还。美元就是那辆豪车,外表拉风,钥匙在别人手里。

中国当然不想和美国吵架,但也不想哪天一觉醒来,自己账户里那三万亿外汇储备被拉黑。所以黄金、人民币、金砖“团币”一起上,东边不亮西边亮,鸡蛋分开几个篮子。有人说这是“去美元化”,官方的说法是“多元化”,其实就是不想再被一张Swift报文卡脖子。就像家里装宽带,电信断了换移动,移动断了换联通,手里多几张卡,心里不慌。

普通人能做什么?很简单,别把所有存款都换成美元,也别闭眼冲美股。适当买点黄金ETF或者黄金积存,哪怕只是几百克,也是一种投票。外贸公司多开一个人民币账户,客户愿意用人民币就少走一道汇兑。留学生家长换汇时多问一句:有没有人民币直接汇往学校的通道?有的欧洲学校已经开通。别小看这些零碎动作,聚起来就是洪流。

美元还是老大,但老大的棍子已经挥起来,谁都不想挨那一下。金砖国家抱团取暖,中国带头买金,人民币悄悄出海,看似各忙各的,其实都在干同一件事:给自己留后路。老路走不通,新路正在修。有人笑话修路人傻钱多,可等到洪水来了,傻人手里有船,聪明人还在原地等救援。

美元这把椅子坐了三十年,椅腿开始晃。金砖想搬一张新椅子,中国先递了块金砖垫桌脚。最后谁能坐稳,还得看谁手里真货多。你说,下一个被冻账户的,会不会就是我们?